《南歌子·感旧》原文赏析

  • nán
    ·
    gǎn
    jiù
  • [
    sòng
    dài
    ]
    shì
  • cùn
    hèn
    shuí
    yún
    duǎn
    mián
    mián
    cái
    bàn
    nián
    meí
    绿
    weì
    céng
    kaī
    míng
    yuè
    hǎo
    fēng
    xián
    chù
    shì
    rén
    caī
  • chūn
    xiāo
    cán
    dòng
    wēn
    fēng
    dào
    lěng
    huī
    zūn
    qián
    weí
    shuí
    zaī
    liú
    zhōng
    paī
    dài
    jūn
    lái

原文: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相关标签:思念妻子抒情南歌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说愁绪太短,连续不断没有办法剪断。半年来,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你,任何人也无法猜透你的心情。
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唱?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

注释:
南歌子:词牌名。唐代教坊曲。又名《南柯子》、《凤蝶令》等。有单调、双调两种形式。双调又有平韵、仄韵两种形式。宋代多用平韵体,此词使用平韵体。
寸恨:轻微的愁怅。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岂易:难道容易。
裁:剪断。
眉绿:深色的眉。眉,女子的代称,这里指同安君王闰之。
闲处:僻静的地方。
是人:人人,任何人。
猜:猜疑。
残冻:尚未消除的冬寒。
温风:和暖的风。冷灰:冷灶。这里代指贫苦生活。
尊前:对饮酒的场面。
留取:保存。
一拍:一首吟咏曲子。 《南歌子·感旧》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作以其深情和豪放著称。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坦,曾经历过许多挫折和困苦。

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苏轼因为被牵连到了“乌台诗案”中,被判刑并被贬居黄州。这个案件是由于苏轼的一首诗被当时的官员认为有政治隐喻,因此引起了上级的不满。尽管苏轼本人并没有恶意,但他还是被判刑并被迫离开了家乡。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终于到达了黄州。这个时候,他已经度过了一年的囚禁生活,心情低落而忧伤。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他开始怀念起他的妻子王闰。王闰是苏轼的贤内助,她的离世给苏轼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失落。苏轼在黄州的日子里,思念妻子的情感愈发强烈,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怀念妻子王闰之所作。词中充满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苏轼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他们曾经的幸福时光,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无尽思念之情。这首词展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柔情和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黄州的孤独和无奈。

苏轼的这首词不仅仅是对妻子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命运的反思。他在词中表达了对自己过去的错误和对未来的迷茫。尽管他曾经是一位官员,但他的才华和直言不讳的性格使他陷入了困境。然而,苏轼并没有放弃,他用诗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并寄托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的创作背景下所写,它展现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苏轼在黄州的困境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词不仅仅是苏轼个人的情感宣泄,也是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它以其深情和豪放的风格,成为了苏轼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南歌子·感旧》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解读和分析。词的上片通过景物描写和运用诗句,表达了苏轼和王闰之对彼此的思念之情。其中,“寸恨云谁短,绵绵岂易裁?”这句诗引用了韩愈和白居易的诗句,表达了双方深深的恨怅和情丝无法剪断的意境。另外,“半年眉绿未曾开”指的是苏轼入狱后与王闰之分离的时间,而王闰之已经虚惊一场,半年的愁眉如何展开。而“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则写出了王闰之独自一人思念丈夫的心情。

下片则通过景物融入情感和回味,追寻“寸恨”和欲剪断的情绪。通过春雨消融残冻和温风复苏冷灶的描写,暗示着王闰之将迎来美好的时光。而“尊前一曲为谁哉”则反衬出夫妻对酒当歌的美好回忆,而现在他们终于有了回报。最后,“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表达了苏轼保存着未完成的欢歌,等待着妻子的到来。整首词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将苏轼和王闰之的深情厚爱融入其中。

整篇赏析认为这首词与苏轼以前怀念前妻王弗的《一斛珠·洛城春晚》相比,不逊色,都展现了苏轼对妻子的思念和忠贞之情。同时,词中运用了景与情、意念与感触、梦幻与现实的手法,使得词的艺术效果更加新奇巧妙,余音绕梁。 《南歌子·感旧》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南歌子(四之二)

宋代 邓肃

皓月明腮雪,冷风乱鬓云。高楼帘幕夜生春。半醉依人秋水、欲斜倾。
晓雨双溪涨,归舟一叶轻。杳无青翼寄殷勤。目断烟波渔火、又黄昏。

南歌子

宋代 米友仁

遇酒词先举,逢山眼暂明。一川风雨纵留人。不道此郎归兴、欲兼程。
客久情深□,寻欢恨不能。绳床顿睡梦纵横。赖□□□□□、□□□。

南歌子

元代 郑子聃

我爱沂阳好,民淳讼自稀。
谁言珥笔混莱夷。
行见离离秋草,鞠园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