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诗》原文赏析

  • lín
    zhōng
    shī
  • [
    weì
    jìn
    ]
    róng
  • yán
    duō
    lìng
    shì
    bài
    lòu
  • kuì
    duān
    shān
    huài
    yóu
    yuán
    xué
  • juān
    juān
    jiāng
    hàn
    liú
    tiān
    chuāng
    tōng
    míng
    shì
  • chán
    xié
    hài
    gōng
    zhèng
    yún
    bái
  • zhōng
    chéng
    huá
    fán
    jìng
    shí
  • rén
    yǒu
    liǎng
    sān
    xīn
    ān
    néng
    weí
  • sān
    rén
    chéng
    shì
    jìn
    jiě
    jiāo
  • shēng
    duō
    suǒ
    cháng
    qǐn
    wàn
    shì

原文: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相关标签:抒情愤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言语多了会导致事情失败,容器漏水是由于它不严密。
河堤溃决从蚂蚁在堤上筑巢开始,山陵崩坏从猿猴逃散可以看出。
缓缓细流可汇成长江、汉水,明亮的天窗可把幽深的暗室照亮。
说坏话和不正派会危害公正,漂浮的云彩能遮蔽住天空的太阳。
华丽的言辞不会有丝毫的诚意,外表华丽纷繁不会有实际的内容。
几个人有几条心,又怎能把它们合在一起。
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也就信以为真;胶漆长期浸泡在水里,也会解脱掉的。
一个人活在世上,所忧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只有长眠不醒,才会对万事毫无知觉。

注释:
临终诗:临终之时所作的诗,也叫绝命诗。
言多令事败:孔融“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常对宾客高谈阔论,并数与曹操争执(见《后汉书》本传),遂被曹操党羽郗虑罗织罪名下狱,此即所谓“言多令事败”也。令,使。“事败”,指被捕下狱。
器:用具,这里指容器。苦:苦于。不密:指容器的缝隙处相接不紧密。
河溃:河堤崩溃。蚁孔:蚂蚁穴。端:开头,引申为缘由。《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后汉书·陈忠传》:“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坏:崩塌,倾倒。
涓涓:细水流动的样子。刘向《说苑·敬慎》:“涓涓不壅,将成江河。”江汉:长江和汉水。
天窗:屋顶上用以通风、采光的窗。冥室:光线很暗的房间。冥,昏暗。
谗邪:指喜搞谗诽邪行的人。
翳:遮蔽。《古诗十九首》之一:“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宋玉《九辩》王逸注:“浮云行,则蔽月之光;馋佞进,则忠良壅也。”
靡辞:华丽的言辞。《后汉书·孔融传》载曹操《与孔融书》说到孔融与郗虑不和是“群小所构”,自称要破浮华交会之徒。孔融这里是以路粹诬奏之辞。 《临终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孔融的身世和他与曹操的关系,以及他在囹圄之中写下《I临终诗》的情景。

孔融原为北海相,意味着他是北海郡的官员。然而,在建安元年(196年),青州被袁谭攻破,孔融所在的城市也被攻陷,他不得不逃离。此时,曹操正在征战中兴起,他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后来又迁他为少府。然而,由于孔融与曹操意见不合,他的官职被免去。

最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下令将孔融杀害。这表明孔融与曹操之间的矛盾已经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孔融被囚禁期间,他写下了这首《I临终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面临死亡时的思考和感慨,也可能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无论如何,这首诗都是孔融在囹圄之中的心灵抒发,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对生命的思考。 《临终诗》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杂诗》中的几句诗句进行解读和分析。首先,诗歌开头明确表达了对汉王朝事业失败的惋惜之情。接着,诗人自称为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公开植党与操抗衡。他疾恶如仇,难守缄默,经常对操冷嘲热讽,频频泄露自己的活动信息,这使得曹操提高了警惕并采取了对策。作者用“器漏”和“河溃”来喻示自己多言多失,不慎小节,造成孔穴,留下空于,足以败乱大事。这里的动物形象蝼蚁和猿猴,暗喻篡汉的野心家,表达了作者的谴责和憎恶之情。

接下来,诗中引用了《周金人铭》中的“涓涓不塞,终成江河”,暗示自己应当守口防意,谨小慎微,同时也暗示窃国篡位的迹象。最后,诗中提到“谗邪害公正”和“浮云翳白日”,揭示了奸臣蔽君的迹象,暗指曹操当权、挟持天子的实况。

最后两句“靡辞”表明自己进尽忠言,吐露词华,但听者却不接受,没有任何效果。这里还引用了《黄雀谣》中的“桂树花不实,黄雀巢其颠”,暗示了对操、莽之间的篡逆阴谋的联想和比附。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对《杂诗》中几句诗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作者对汉王朝事业失败的惋惜之情,对篡汉野心家的谴责和憎恶之情,以及对曹操当权、挟持天子的揭发和警示。 《临终诗》赏析详情»

魏晋诗人孔融的照片
孔融

孔融(153-208),字文举,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也是“建安七子”中的首领。他出生在鲁国(治今山东曲阜),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宙之子。孔融年少时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才华,勤奋好学,被誉为俊秀之士,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

孔融在献帝即位后担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等职位,因此被称为孔北海。他在郡任职期间,修建城邑,建立学校,选拔贤才,推广儒术。建安元年(196),孔融被征召回京担任将作大匠,后来又被任命为少府和大中大夫。

孔融性格豪爽,喜欢招待宾客,热衷于议论时政,言辞激烈。他的言论常常触怒曹操,最终导致了他被曹操所杀。孔融还擅长诗歌和散文创作,他的散文作品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他的六言诗则反映了汉末时期的动乱现实。

孔融的原有文集已经散佚,但明代的学者编纂了《孔北海集》来收集他的作品。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宋代 辛弃疾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边来。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过始皇墓

唐代 王维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拨不断·自叹

元代 王和卿

恰春朝,又秋宵。
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
月残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