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正是春风劲吹的时候,我们却依依惜别频频执手,人去楼空春仍在,我真怕独入闺楼。残雨淋湿了路边的青草,飘来骏马远去的嘶吼。
我久久地倚门伫立,多少话儿涌上心头。薄情的郎君你可知道,我的泪水在和着妆粉流。
注释:花时:花开时节。手频执:多次执手,表示惜别依依之情。
罗帏:丝制帏幔。
马嘶:马嘶鸣。春芜:春天的草野。春芜,一作“香草”。
补充汉字译文及注释:
正是春风劲吹的时候,我们却依依惜别频频执手,人去楼空春仍在,我真怕独入闺楼。残雨淋湿了路边的青草,飘来骏马远去的嘶吼。
我久久地倚门伫立,多少话儿涌上心头。薄情的郎君你可知道,我的泪水在和着妆粉流。
注释:花时(huā shí):花开时节。手频执(shǒu pín zhí):多次执手,表示惜别依依之情。
罗帏(luó zhāi):丝制帏幔。
马嘶(mǎ sī):马嘶鸣。春芜(chūn wú):春天的草野。春芜,一作“香草”。
《望江怨·东风急》译文及注释详情»
《薄情郎》是一首女子对薄情郎分别时的寄语的词。词的开头三句描写了分别时的凄苦,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痛苦心情。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行者远去,送者伫立的情景,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进一步凸显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一句是女主人公对薄情郎的寄语,表达了她希望以自己的痴情感动男子的愿望。整首词通过描写女子的心理和命运,展现了封建时代被侮辱的女子的共同心理与命运。
这首词属于闺中词,表达了女子盼望情郎不归的怨恨之情。从体式上看,它是一首小令,单调不分开。从情节结构上看,它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忆惜别,二是叙等待,三是寄情思。每一层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留下了大块的想象余地。词的开头运用了追忆手法,以突兀而来的“东风急”作为引子,给人一种紧迫感。接着描述了春天的美景和情人的离别,通过“频”字传达了两情深挚、热切的情感。词中运用了“东风”、“花时”等词语,点明了“惜别”的物候和时令。通过美好的景致和环境,与离愁凄恻之情形成鲜明对比,达到了相反相成的效果。第三句补充了“愁”字,表达了女主人公的郁郁寡欢的情态和心境。而“独人”一词,则更加突出了她孤独寂寞的处境。正当她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时,突然传来了马嘶声,这个动作表明她对情郎的期待。然而,门外只有“残雨春芜湿”,这句词借用了杜诗的意象,既描绘了雨水的细密和春草的湿润,又隐喻了女子的泪水如同残雨一般。马嘶声没有给她带来希望,反而加深了她的凄楚之情。因此,她责骂了那个无情无义的“薄情郎”。
牛峤的这首词在布景造情、章法安排、选调用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色。词以女主人公“倚门立”为中心,思路朝两个方向延伸:一是对往事的追忆和难舍的惜别,勾勒出了一幅情深似海的“惜别图”,为情人归来的思念奠定了基础;二是对未来的思考,通过遥寄相思的深沉和倾诉别后的情怀,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薄情郎的思念之情。整首词哀怨动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女子在封建时代被侮辱的共同心理与命运。
《望江怨·东风急》赏析详情»
牛峤,字松卿,约公元89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关于他的生卒年并没有确切的记录,大约在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他于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考中进士。后来历任官职包括拾遗和尚书郎,后人也称他为“牛给事”。
牛峤以他的词作而闻名,他的词格与温庭筠相类似。他原本有一本包含歌诗的集子,共三卷,但现存的只有三十三首词和六首诗(见《花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