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曾梦见与你共同乘舟于太湖,雪白的浪花一望无际。梦醒之后满眼是庐山的倚天之峰。咱俩一生行色匆匆,都是江南的过客。迷离幻象、湖山清景,俱如飞梭过眼,转瞬即逝了。
随着西去的征帆,我心随帆驶,想到在澧阳行吟漂泊过的屈原,那里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憔悴无华了,你的才华不减梦得,他谪居的武陵在这里的西南远方,又和你所要去的澧阳同是莫傜聚居之地,到了那边便可接续刘梦得的馀风,创作出可与刘禹锡的《竹枝词》媲美的“莫傜新唱”来,与千古名贤后先辉映。
注释:伯固(bó gù):苏坚,他曾任杭州临税官,是苏轼得力助手。
震泽(zhèn zé):太湖古称震泽。
接淅(jiē xī):指匆匆忙忙。
江南客:江南游子。
挂席(guà xí):犹挂帆。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挂席拾海月。”
泪沾臆(yì):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灵均(líng jūn):屈原的字。
澧(lǐ)阳兰芷(zhǐ):澧阳,今湖南澧县。古代为澧州。
梦得(mèng dé):唐代诗人刘禹锡,字梦得,因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在朗州十年,学习当地民歌,创作《竹枝词》等大量作品。
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古武陵地。唐代朗州。
《竹枝词》:本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刘禹锡在湖南贬所,曾依屈原《九歌》,吸取当地俚曲,作《竹枝辞》九章。见《乐府诗集》卷八十一。
莫傜(yáo):少数民族名称;即部分瑶族的古称。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据《全宋词》的题注所述,词人曾与苏伯固一起创作过一首诗,其中序言写道:“曾经在九江,与苏伯固一起唱和。”诗的大意是,词人梦见自己乘坐小船漂浮在震泽上,湖水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覆盖了整个江面。醒来后,眼前却是一片庐山的景色,倚天的峰壁无数,苍翠欲滴。这实际上是一个梦境。然而,词人在诗中又写道:“小船何时才能在震泽上行驶,眼前的庐山景色又不是真实的。”这表明词人对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限产生了疑惑和思考。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分析和解读。这首词以雄健的笔调,创造了纯真爽朗、境界阔大、气度昂扬的词境,表达了作者的豪迈胸怀。全词气象宏阔,情致高健,被认为是苏词中描写离别的代表之作。
词的上片描述了作者与伯固一同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感。起首两句以梦游震泽为开篇,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尽管千顷白浪翻滚,作者却驾驶着小船在云水之间自如地徜徉,动与静、大与小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瑰丽多变、目不暇接的感觉。接下来,作者转到眼前的庐山胜景,青山蔚然深秀,千峰峭峙,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这样的景色令人神往。
然而,正当作者陶醉于这种似梦非梦的自然乐趣之中时,一丝悲凉之感袭上心头,使他回到了现实中。此生长接淅一句生动地概括了他在宦海中的浮沉。接淅这个词来源于《孟子·万章下》,用来形容东坡一生的贬黜和艰难挫折,这次的游赏无法愈合他内心的伤痛。与君同是江南客与飞梭相呼应,表达了彼此的流浪和清欢的短暂。梦中三句收束了前片,描述了迷离幻象和湖山清景,它们都像飞梭一样转瞬即逝。
下片则另起一意,写了对伯固的勉励。东坡与伯固的友谊深厚,每次分别都会有所作为。然而,由于东坡正处于衰暮之年,前途艰险,再次相聚的机会难以预料,所以语气较为沉痛。
苏伯固被派往澧阳任职,这可能不是一个愉快的任务,因此东坡用迁客骚人的典故来慰勉伯固。明日两句点出了送别的时刻。挂席即挂帆,指的是苏坚的离去。随着他扬帆西去,作者的心也随着船只驶向远方,从地到人,联想到曾在那里漂泊过的屈原。灵均是屈原的别名。
澧阳兰芷这些散发着屈原光辉的香草,也因为伟人的逝去而失去了光彩。灵均这个词从反面描写,与屈原的光辉形成对比。
整首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展现了作者豪迈的胸怀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伟人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担忧。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见说岷峨千古雪。都作岷峨山上石。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费尽勤收拾。一堂真石室。空庭更与添突兀。记当时,长编笔砚,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谁夜持山去难觅。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琅玕无数碧。风流不数平原物。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