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为了功名,像燕子一样千里奔忙。那一脉文雅脱俗的传统,已微弱如同丝线。时间像白驹过隙,又如闪电奔驰。饱经风霜的两鬓忽然间已经像洁白的丝绢一样雪白。都说马上就不再做官了,可在山林里哪里曾经见到过?直到现在,彭泽县令陶渊明那样的归隐者,也还是孤独无朋的。
注释:正宫:宫调名。塞鸿秋:曲牌名。全曲七句,押六个仄声韵。
练:洁白的丝绢。
寂寞:此处指孤独、孤单。
《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元代,隐逸成为一种盛行的风气,也是元曲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人们追求隐逸的生活方式,希望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然而,正是在这个时代,一些卑鄙猥琐的小人却打着清高脱俗的旗号,伪装自己的真实面目。他们口是心非,表面上看似斯文,实则心怀恶意。这种伪装和虚伪的行为引起了作者的愤怒和不满,激发了他写作这首曲子的动机。
作者通过这首曲子,以讽刺的方式揭露了这些伪君子的真实面目。他通过音乐和歌词,将这些人的虚伪和假象暴露无遗。这首曲子充满了愤世嫉俗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伪装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愤怒。
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是元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在这个时代,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使得一些人利用这种趋势来伪装自己,以获取社会地位和名声。作者通过这首曲子,希望揭示这些人的真实面目,让人们认识到他们的虚伪和假象。
通过这首曲子,作者呼吁人们要警惕这些伪君子,不要被他们的表面所迷惑。他希望人们能够保持真实和真诚,不要被虚伪的外表所蒙蔽。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元代社会的一种现象,也是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创作背景详情»
释和发挥。接下来的两句“尽道隐士”则以嘲讽的口吻揭示了官场中众多追求功名的人们口口声声说着归隐的理想,却很少有人真正能够实现。最后一句“寂寞”则以对比的手法,将官场竞逐的繁忙与归隐后的寂寞相对照,生动地揭示了官场的真实面貌。
整首小令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通过对官场追求功名者的描绘,表达了对官场腐败、尔虞我诈的不满和慨叹。同时,也通过对归隐难以实现的嘲讽,揭示了官场竞逐的残酷和虚伪。整首小令以渊明挂冠归隐为结尾,点出了真正能够归隐的人寥寥无几,进一步强调了官场的黑暗和无奈。
通过这首小令,作者成功地揭示了官场的丑陋和虚伪,以及追求功名的人们的劳碌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真正能够归隐的人的敬佩和惋惜。整首小令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将官场的现实与人生的无常相结合,给人以深思和警示。
《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赏析详情»
薛昂夫(1267—1359)是元代散曲家,出生于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人家庭。他的原名是薛超吾,后来以第一个字为姓。他的先祖和父亲都被封为覃国公,汉姓为马,又有字九皋,因此也被称为马昂夫或马九皋。
根据赵孟頫的《薛昂夫诗集序》(收录于《松雪斋文集》),薛昂夫曾经向刘辰翁(1234~1297)拜师学习,可以推测他的出生年份大约在元初至元年间。他历任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务。
薛昂夫擅长篆书,也有一定的诗名,但他的诗集已经失传。他的诗作可以在《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文集中找到。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尚不清楚。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