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商人没有固定的去处,他们会去任何有利可图的地方。
他们会混淆好坏,欺骗普通人,抓住时机谋取暴利。
他们会把微小的事情放在心上,制造假秤来迷惑人们。
他们不会丢弃任何微小的东西,财富每天都在增加。
为了求福祈祷水神,为了求财参拜佛寺。
商人的妻子戴着雕花金手镯,女儿佩戴着串珠的缨络。
他们拥有巨额财富,可以与诸侯相媲美,贿赂那些受皇帝宠幸的官僚,得到稀奇的货物。
他们抓住时机迅速行动,像鸷鸟一样敏捷,收藏着成串的钱,就像龙蛇一样。
他们的货船在河上行驶,店铺比高楼还要高。
他们行走停留时都伴随着歌舞,关卡和渡口都不收税。
为什么农夫辛辛苦苦,忍受饥寒一年又一年呢?
注释:
贾客:商人。
五方:东、西、南、北、中,指全国各地。
以财相雄:用财产来比较高低。
炽:盛、烈、厉害。
是:指示代词,这、此。
利并:牟利。
眩:看不清,这里是蒙骗的意思。
俗:指社会上的普通人。
重轻:重利和轻利。偏义复词,指重利。
心计:心里盘算。
秋毫:鸟兽在秋天长出的绒毛,指极细小的东西。
捶:锻打。
钩:秤钩。
衡:秤杆。
锥刀:锥尖刀刃,指细小的事物。
转化:转手买卖。
徼:求取。
波神:水神。
化城:佛教迷信术语,指菩萨以神力化成的城郭,这里指佛寺。
约:佩戴。
钏:手镯。
贯珠缨:串珠的缨络。
封君:有封地封爵的诸侯。
通:贿赂。幸卿:受皇帝宠幸的官僚。
趋时:迅速地抓住有利时机。
镪:成串的钱。
艑:船。通川:水路要道。
《贾客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公元806—814年)。在中唐以后的社会经济中,尽管经历了“安史之乱”所带来的严重破坏,但商业仍然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中晚唐时期,出现了许多富甲天下的大商人,其中以盐商最为突出。然而,这些商人,尤其是盐商,对农民的剥削非常残酷。当时全国各地的商人都在比拼财富的多少,而盐商的权势更加强大,这种商人的权势大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刘禹锡在被贬朗州期间,深感农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于是写下了这首《贾客词》。 《贾客词》创作背景详情»
示了官商勾结的情况。这段诗描绘了豪商大贾的奢华生活和与官员的勾结,暗示了他们通过贿赂和权力交换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种官商勾结的现象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使得豪商大贾可以肆无忌惮地追求财富和享受,而普通人民却在辛苦劳作中艰难生存。
最后一段共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农夫的同情和对商贾的鄙夷。诗人通过对农夫的描写,强调了他们辛苦劳作的生活状态,与商贾的奢华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农夫的同情和对商贾的鄙夷,体现了他对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的强烈谴责。
整首诗通过对商贾唯利是图、牟取暴利的揭露,以及对官商勾结和对农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将社会的丑恶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道德价值的反思。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批判精神,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贾客词》赏析详情»
刘禹锡(772-842)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彭城(今徐州),是汉族人,祖籍洛阳。他自称是汉中山靖王的后裔。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豪”。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政治上,刘禹锡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然而,他参与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的历史学家和收藏家周新国先生的考证,刘禹锡在被贬期间写了著名的诗作《汉寿城春望》。
关于刘禹锡的生平和思想,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料和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
君王有意诛骄虏,椎破铜山铸铜虎。
联翩三十七将军,走马西来各开府。
南山伐木作车轴,东海取鼍漫战鼓。
汗流奔走谁敢后,恐乏军兴污质斧。
保甲连村团未遍,方田讼牒纷如雨。
尔来手实降新书,抉剔根株穷脉缕。
诏书恻怛信深厚,吏能浅薄空劳苦。
平生学问止流俗,众里笙竽谁比数。
忽令独奏凤将雏,仓卒欲吹那得谱。
况复连年苦饥馑,剥啮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颇应时,又报蝗虫生翅股。
忧来洗盏欲强醉,寂寞虚斋卧空甒。
公厨十日不生烟,更望红裙踏筵舞。
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方将雀鼠偷太仓,未肯衣冠挂神武。
吴兴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补。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浙湖山主。
高踪已自杂渔钓,大隐何曾弃簪组。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
逝将弃官往卒业,俗缘未尽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应怜进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