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入夏偏宜澹薄妆,越罗衣褪郁金黄,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判却又思量,月窗香径梦悠飏.
晚出闲庭看海棠,风流学得内家妆,小钗横戴一枝芳¤
镂玉梳斜云鬓腻,缕金衣透雪肌香,暗思何事立残阳。
访旧伤离欲断魂,无因重见玉楼人,六街微雨镂香尘¤
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遇花倾酒莫辞频。
红藕花香到槛频,可堪闲忆似花人,旧欢如梦绝音尘¤
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文簟水潾潾,断魂何处一蝉新。
译文:
时节刚刚入夏,合时的装束应该的穿上淡薄的衣裳,越地丝绸做成的衣衫褪去了郁金草染成的金黄,翠色钗钿和红色胭脂更加增添了美艳的容光。
回想相见的时候不知道说什么,心里却还有一些离别的不爽;几次想说分手,最后总是没有开腔。明月满窗,花径幽幽,思念悠长恰似做梦一样。
注释:
澹薄(dàn bó):即淡薄。澹,一作“淡”。
郁金(yù jīn):草名,可制黄色染料,多年生草本,高二三尺,与百合科郁金香不同。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翠钿(cuì diàn)句:意思是翠色钗钿,红色胭脂,更加增添了她美艳的容光。檀注:涂口红。李后主(李煜)《一斛珠》词:“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判却(pàn què):抛弃。意思是赌气要与之断绝。判,一作“拚”。
梦悠飏(mèng yōu yáng):梦境迷离,有飘飘然之感。
《浣溪沙》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解读和分析。这首词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尽管作者的先世是波斯人,但词中并没有体现出异国情调,而是展现了充满秾艳香软的“花间”情调。
词的上片描写了初夏时分女主人公淡薄的妆容和美丽的容颜,重点突出了女子的衣着和首饰。其中,“罗衣”和“翠钿”等词语是花间词人常用的意象。
下片则刻画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心理状态。她回忆起与情人相见的情景,原本准备好了要说的话却无从开口,内心中还存在着一些离别的怨恨。她曾多次想要与情人断绝关系,但情丝却总是将他们紧紧地缠在一起。最后,词的结尾将情景合二为一,表现了女主人公在月夜窗下思念情人的迷离之状。
通过这篇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作者通过描写女子的容貌、衣着和内心矛盾,展现了她对恋人的思念和情感纠葛。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将女子的情感状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浣溪沙》赏析详情»
李珣(855?-930?)是五代时期的词人,字德润,他的祖先是波斯人。他居住在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大约在唐昭宗乾宁年间活动。尽管他的名气不大,但他的诗句常常令人动容。他的妹妹舜弦是王衍的昭仪,他曾经以秀才的身份预备参加贡试。此外,他还通晓医理,兼卖香药,这表明他仍然保留着波斯人的身份特色。蜀国灭亡后,他也没有投身于政治事业。李珣著有《琼瑶集》,但已经失传,现存有他的词作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其中多是表达感慨之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