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 秋仲一日,李具瞻待御偕》原文赏析

  • qiū
    zhòng
    zhān
    dài
    xié
  • [
    yuán
    dài
    ]
    bái
  • cǎo
    cāng
    cāng
    wàn
    zhōng
    shāng
    yǒng
    shèn
  • dào
    guān
    wáng
    duò
    zhě
    zài
    yān
    qiě
    méng
    liǎng
    bǎi
    sēn
    jiān
    gòu
    tíng
    weí
    yóu
    chěng
    huái
    怀
    zhī
    suǒ
  • shí
    zhī
    gài
    ěr
  • wàng
    cān
    chà
    chéng
    yān
    shù
  • rén
    zhī
    zài
    lín
  • xiù
    lái
    jiù
    lún
    wén
    yǐn
    suí
    chuī
    shǔ
  • huān
    chù
  • wàng
    ěr
  • qīng
    tán
    kuàng
    yǒu
    shén
    xiān
  • beī
    huǎn
  • fàng
    yuǎn
    zēng
    míng
    yáo
    cén
    chū
    cuì
    yǎng
    jīn
  • hóng
    chén
    mèng
    dào
    dān
    tái
  • xún
    zhēn
    ǒu
    jiā
  • liǎng
    zhū
    cuì
    bǎi
    cān
    tiān
    qiān
    weì
    chuān
    yān
  • jūn
  • xiàng
    píng
    fēn
    fēng
    yuè
    huī
    jǐn
    náng

原文: 藉草于苍苍万玉中,觞咏乐甚。
道官王默堕者在焉,且盟其两柏森立间构亭,为游目骋怀之所。
翌日赋此,记一时之概耳。
望参差、冶城烟树。
故人知在琳宇。
绣衣来就论文饮,随意割鸡炊黍。
欢乐处。
忘尔汝。
清谈况有神仙侣。
一杯缓举。
放远目增明,遥岑出翠,俯仰几今古。
红尘梦,不到丹台紫府。
寻真偶得佳趣。
两株翠柏参天起,千亩渭川烟雨。
君已许。
向平分风月,挥洒锦囊句。


相关标签:摸鱼子

元代诗人白朴的照片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他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关于白朴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他的出生年份大约在1226年左右,去世时间约在1306年左右。这些年份只是根据相关文献和研究推测得出的,并非确凿无疑的事实。

总的来说,白朴是元代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曲作家,他的作品对元曲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代表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演出,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华和造诣。

猜您喜欢

摸鱼子 复用前韵

元代 白朴

问谁歌、六朝琼树。
当年春满庭宇。
歌残夜月西风起,吹动一川禾黍。
愁绝处。
□□汝。
姑苏麋鹿成群侣。
清樽谩举。
对淡淡长空,萧萧乔木,慷慨吊今古。
生平苦。
走遍南州北府。
年来颇得幽趣。
绿蓑青笠浑无事,醉卧一天风雨。
秋几许。
沙渚上,渔樵小隐随编户。
扁原缺扁字,兹据丁钞本补舟脱去。
望绮散余霞,江澄净练,还爱谢公句。

贺新郎题阙

元代 白朴

喜气轩眉宇。
念卢郎、风流年少,玉堂平步。
车骑雍容光华远,不似黄梁逆旅。
抖擞尽、貂裘尘土。
便就莫愁双桨去,待经过、苏小钱塘渡。
画图里,看烟雨。
一樽邂逅歌金缕。
望晴川、*峰瀑布,浪花湓浦。
老我三年江湖客,几度登临吊古。
怅日暮、家山何处。
别后江头虹贯日,想君还东观图书府。
天咫尺,听新语。

水调歌头 咏月

元代 白朴

银蟾吸清露,白兔捣玄霜。
青天万古明月,中有物苍苍。
想是临风丹桂,费尽斫云玉斧,秋蕊自芬芳。
印透一轮影,吹下九天香。
怪霜娥,才二八,减容光。
蛾眉几画新样,晚镜为谁妆。
见说开元天子,曾到清虚仙府,一曲听霓裳。
何事便归去,空断舞鸾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