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刻意吟云山,尤知隐沦妙。远公何为者,再诣临海峤。
而我高其风,披图得遗照。援毫无逃境,遂展千里眺。
淡扫荆门烟,明标赤城烧。青葱林间岭,隐见淮海徼。
但指香炉顶,无闻白猿啸。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
感对怀拂衣,胡宁事渔钓。安期始遗舄,千古谢荣耀。
投迹庶可齐,沧浪有孤棹。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早年贫贱,困于农耕,直到年近不惑时才中进士。他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中博学宏辞,被授予汜水尉的职位,但因为一些事情被贬到岭南。他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情深厚。开元末年,他回到长安,改授江宁丞的职位。然而,他被人诬陷而被贬为龙标尉。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刺史闾丘所杀。王昌龄的诗以七绝为主,尤其以他在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的边塞诗最为著名。他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也有人称他为“诗家天子王江宁”)。
入夏甫十日,愁霖惊过半。
阶头滴不休,客子自生叹。
青绿遍郊原,秀色繁可玩。
歘遭狼藉馀,低昂各分散。
出门泥活活,独与形影伴。
颇如江乡恶,梅雨迷昏旦。
拥书无好怀,枯坐守几案。
街衢浊波连,势欲一叶乱。
湿薪朝不燃,频就檐溜盥。
排闷强裁诗,髭断思苦索。
朅来大篇寄,累累珠在贯。
朗吟到百回,顿觉起疲懦。
阴阳一气抟,造化同炉炭。
尽埽障翳空,旭日照亭馆。
岂惟麦浪轻,并遣花房煖。
喜晴句再赓,笑语风前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