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五日诣水公庵雨作》原文赏析

  • liù
    yuè
    shí
    shuǐ
    gōng
    ān
    zuò
  • [
    sòng
    dài
    ]
    zhū
  • yún
    weí
    zhōng
    chuān
    fēn
    huì
    míng
  • cái
    jīng
    héng
    lǐng
    duàn
    jiào
    shū
    lín
    míng
  • kōng
    hàn
    chén
    miè
    táng
    liáng
    shēng
  • tuí
    yán
    zuò
    liú
    quán
    qīng
  • kuàng
    gāo
    rén
    piān
    yuán
    jǐng
    qīng
  • fāng
    xīn
    qiāo
    yǎng
    tóng
    xiān
    róng
  • lái
    ǒu
    shì
    zhōng
    huái
    怀
    dàn
    yíng
  • guī
    绿
    yāng
    mǎng
    yīn
    zhī
    xiǎng
    yán
    gēng

原文: 云起欲为雨,中川分晦明。
才惊横岭断,已觉疏林鸣。
空际旱尘灭,虚堂凉思生。
颓檐滴沥余,忽作流泉倾。
况此高人居,地偏园景清。
芳馨杂悄蒨,俯仰同鲜荣。
我来偶兹适,中怀淡无营。
归路绿泱漭,因之想岩耕。



宋代诗人朱熹的照片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也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名是沋郎,小字是季延,字是元晦,一字是仲晦,号是晦庵,晚年被称为晦翁。此外,他还被称为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等。

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祖籍是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他的家族是汉族。

朱熹被世人尊称为朱子,他是自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重要理论,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除了儒学,朱熹还涉猎诗词创作,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而著称。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朱熹于1200年4月23日去世,享年70岁。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朱文公,以表彰他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

猜您喜欢

秋夕不寐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每到炎天只愿秋,如何秋到却成愁。
官居也有寒蛩语,不似山间听得幽。

故文定墨池分得风字

宋代 孙素

吾爱胡夫子,抱道来逃空。
岂伊桃花源,有此山泉蒙。
奏疏沥肝胆,春秋开盲聋。
当年起草处,想见临池工。
愿为池上草,永怀君子风。

城头晓步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古城秋後不胜荒,人迹新行一迳长。
竹影巳摇将午日,草根犹有夜来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