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寒云无四时,散漫此山谷。幸乏霖雨姿,何妨媚幽独。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也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名是沋郎,小字是季延,字是元晦,一字是仲晦,号是晦庵,晚年被称为晦翁。此外,他还被称为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等。
朱熹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祖籍是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他的家族是汉族。
朱熹被世人尊称为朱子,他是自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重要理论,对后世的儒学影响深远。
除了儒学,朱熹还涉猎诗词创作,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而著称。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主张“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朱熹于1200年4月23日去世,享年70岁。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朱文公,以表彰他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
老屋书藏,名花手植,当时雨榭灯窗。一番凋谢,桃李不成行。记得琼箫象板,何曾让、水绘风光。重回省、歌残舞歇,往事付黄梁。凄凉应满目,谢家春梦,犹绕池塘。幸千秋不朽,只有文章。此夕飘零四海,随身是、累世青箱。图画里、欢场依旧,把卷为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