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

李德林(531—591)是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和文学家。他出生在博陵安平,字公辅。年轻时就显示出才华,北齐天保八年举秀才,后来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和中书侍郎,并参与修国史的工作。在北周时期,他担任内史上士,负责制定诏诰格式和选用山东人才。随后,他协助杨坚接受禅让,建立了隋朝,并担任内史令,与高颎等人一起修订《隋律》。隋朝灭陈后,他被授予柱国和郡公的职位。隋文帝开皇十年,他被任命为怀州刺史,一年后去世。他被追谥为文,并留下了一部文集。此外,他还曾奉诏修《齐史》,但未能完成,由他的儿子百药续写,成为《北齐书》。 李德林的诗词>>

魏澹

魏澹(生卒年不详),字彦深,是隋朝钜鹿曲阳人。他广泛涉猎经史,热爱学习,擅长写作。最初在北齐朝担任中书舍人,负责修撰国史。后来他进入北周朝,担任纳言中士的职位。隋文帝建立隋朝后,魏澹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后来晋升为著作郎。他负责注释《庾信集》,并撰写了《笑苑》等作品。然而,由于魏收所撰写的《魏书》存在褒贬失实的问题,以及他绘制的《中兴书》事不伦序,隋文帝下诏让魏澹单独编写《魏史》,当时人们称赞他的才能。魏澹还有一部二十卷的文集。 魏澹的诗词>>

虞世基

虞世基(?—618)是隋朝会稽馀姚人,字茂世,号虞荔子。他博学多才,尤擅长草隶书。起初他在陈朝任职,后来进入隋朝,担任内史舍人一职。隋炀帝即位后,非常看重虞世基的才能,任命他为内史侍郎,负责处理机密事务,参与朝政。然而,随着天下局势的混乱和政事的日益失当,炀帝不听纳谏言,虞世基也担心自己会遭受祸害,只能唯唯诺诺地取悦皇帝,不敢违背他的意愿。他还对告发他的人不予实信。此外,他还贪污受贿,买卖官职,公然行贿。朝野上下都对他怨声载道。最终,他被宇文化及所杀害。 虞世基的诗词>>

大义公主

大义公主(745—818),俗姓徐,出生于衢州须江(今浙江江山),是马祖道一的嗣子。后来她居住在信州鹅湖,因此被世人称为鹅湖和尚。在德宗、顺宗和宪宗三朝,她都曾应诏入内,接受皇帝的问答。她去世后被谥号为慧觉大师。《祖堂集》卷一五和《景德传灯录》卷七中都有关于她的传记。此外,《祖堂集》和《缁门警训》卷二中还保存有她的两首诗偈。这些诗偈后来被收入《全唐诗续拾》中。 大义公主的诗词>>

何妥

何妥隋(生卒年份不详),字栖凤,是西城人,父亲名为何细胡。他的家族原为胡人,通商入蜀后定居于郫县。何妥隋年少时机警聪明,口才出众,精通乐律,同时对人物的善恶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文帝时期,他逐渐晋升至国子祭酒的职位。据传他曾公开表示苏威不可信任,因此与苏威产生了矛盾。后来他被任命为龙州刺史,最终又回到国子祭酒的职位上。他被追谥为肃。据说他曾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以及其他文集,但这些作品已经失传。 何妥的诗词>>

李孝贞

李孝贞,隋赵郡柏人,字元操,是李骞的从子。他年少时就喜欢学习,性格简静,不喜欢与客人交往。起初他在北齐任职,后来进入周朝担任吏部下大夫。他参与讨伐尉迟迥的叛乱,因功被授予上仪同三司的职位。在文帝开皇初年,他被调任为蒙州刺史,治理政务平稳,使百姓安定。从那时起,他每当有空闲的日子就会邀请客人一起弹奏琴歌,共饮美酒,整日快乐欢乐。后来他被征召担任内史侍郎,但因为没有才干,被调任为金州刺史。他还有一部作品集。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没有提及。 李孝贞的诗词>>

昙延

(516—588)隋僧。蒲州桑泉人。俗姓王。年弱冠听妙法师讲《涅槃》,深悟其旨,遂舍俗服出家,隐太行山百梯寺。后宇文泰深敬之,为之立云居寺。北周武帝建德时以宏义折服陈使周宏正之问难,授为国统。及武帝废佛教,隐于太行山,屏迹人世。入隋,法服执锡至朝廷向帝面申佛家宏理,乃从度僧、建佛寺之请。自此,佛教复兴。寻奉敕住延兴寺,拜平等沙门。著有《涅槃义疏》及《宝性》、《仁王》等疏。 昙延的诗词>>

虞绰

虞绰(560—613)是会稽馀姚人,字士裕。他博学多才,擅长草隶书法。最初他在陈朝任职,但陈朝灭亡后,晋王杨广将他引荐为学士。在炀帝大业初,他转任秘书学士,并与虞世南、庾自直等人合作撰写了《长洲玉镜》等书籍。皇帝对他的才华赞赏,但却没有提拔他的官职。他常常居住在禁中,以文翰待诏。虞绰傲慢自大,不肯屈尊降低自己的身份。礼部尚书杨玄感对他的礼仪态度感到不满。后来,由于与杨玄感有政治上的纠纷,虞绰改变了自己的姓名并逃亡,但最终被官方逮捕,并在江都被斩首。 虞绰的诗词>>

辛德源

辛德源,陇西狄道人,出生年份不详,去世于公元601年。字孝基,父亲是辛子馥。他沉静好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年轻时就有名气。曾经在北齐朝仕官,后来进入北周朝,担任宣纳上士的职位。然而,当文帝接受禅让后,他长时间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于是隐居在林虑山中。他写了《幽居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与卢思道交情深厚,经常互相往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后来被任命为谪令从军,但一年后就返回了原地。之后,他参与修撰国史,撰写了《集注春秋三传》和扬子《法言》的注释等著作。后来,他转任蜀王杨秀的咨议参军,并在官职任上去世。他留下了一部作品集。 辛德源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