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乳名是冬郎,字是致光,号是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他出生在陕西万年县(今樊川)。
韩偓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就展示出了他的才华。他曾即席赋诗送给他的姨夫李商隐,这首诗让在场的人都惊叹不已。李商隐称赞他的诗“雏凤清于老凤声”。
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开始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来,他进入朝廷,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等职位。
韩偓的诗才被人们广泛赞誉。他的诗作以清新、婉约、含蓄而著称。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山水、花草、月夜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韩偓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真挚和纯粹的情感表达,他的作品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共鸣。他的诗集《玉山樵人集》流传至今,成为了唐代诗歌的重要遗产。
韩偓于公元923年去世,享年82岁。他的诗歌作品和文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偓的诗词>>
班彪(3年―54年),字叔皮,出生于东汉时期,是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到家学的深刻影响。从小就对古代文化非常感兴趣,与他的兄弟班嗣一起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逐渐展现出卓越的才华。班彪在史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专注于历史著述的研究。
他写成了《后传》这部作品,共有60余篇。在这部作品中,他仔细考察了前史的内容,纠正了其中的得失之处,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他的儿子班固在他的基础上继续修撰了《汉书》,其中的史料很多都是依据班彪的研究成果而来。实际上,班彪可以说是他儿子修史工作的先驱。
此外,班彪的女儿班昭等人也对《汉书》进行了补充,填补了班固未能完成的部分。班彪一家为东汉时期的史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作品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班彪于54年去世,但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班彪的诗词>>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是唐代诗人,出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他在玄宗先天年间(712年)参加科举考试并举中,获得进士及第的资格,被任命为荥阳县主簿。后来,他凭借在荥阳县主簿的表现受到推荐,被任命为编书的工作,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在这项工作完成后,他因为出色的表现被授予洛阳尉的职位。
王湾被称为“词翰早著”,现存有他的诗作共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以北固山为背景,描绘了山水之美和人生的短暂。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关于王湾的生平和其他作品的具体情况,目前所知不多。他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只能推测,约为693年至751年之间。尽管他的诗作数量有限,但他的作品在唐代文学中却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王湾的诗词>>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太傅。他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18岁时就展现出了才华,年轻时受到河南郡守吴公的推荐,不久后被文帝召为博士。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被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然而,在23岁时,由于遭到群臣的忌恨,贾谊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来,他又被召回长安,担任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感自责,直至33岁因忧伤而去世。
贾谊的著作主要分为散文和辞赋两类。他的散文作品包括《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这些作品都非常有名。而他的辞赋作品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贾谊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他的政论文章尤其被人们所称道。他的作品思想深刻,文笔优美,被誉为西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总结:贾谊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论家和文学家,他的才华早在年轻时就得到了认可。尽管他曾经历过贬谪和自责,但他的作品却流传至今,被人们广泛赞誉。他的散文作品如《过秦论》等思想深刻,文笔优美;而他的辞赋作品如《吊屈原赋》等也备受称赞。贾谊被视为西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贾谊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