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是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精通书法、绘画和音律。他的诗文造诣也非常高,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如温庭筠、韦庄等的传统,同时也受到李璟、冯延巳等人的影响。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情感真挚,风格鲜明。尤其是在南唐灭亡后,他的词作题材更加广阔,含义深沉。他的词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他的文学才华,李煜的生平也充满了戏剧性。作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他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在北宋灭亡南唐后,李煜被俘并被迫禅位,被流放到北方。他在流亡期间仍然坚持创作诗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苦痛。最终,李煜在流亡期间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总结起来,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词作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了戏剧性,经历了国家的兴衰和亡国的悲剧。他在流亡期间坚持创作,但最终在北方去世,结束了他短暂而悲惨的一生。
李煜的诗词>>
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关于她们的身份和事迹,虽然散见于五代至两宋的各种史籍之中,但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相同,且又都被称为花蕊夫人,所以至今仍存在许多疑谜。
据世传,《花蕊夫人宫词》收录了100多篇诗,其中有90多首被认为是可靠的。其中一卷诗(《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被归属于孟昶妃。然而,在这些词中有一句“法元寺里中元节,又是管家降诞辰”,中元节是旧历七月十五日,正是王衍的生日,而孟昶则是在十一月十四日出生,因此可以推断这首词实际上是王建淑妃所作。
关于其他花蕊夫人的身份和事迹,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疑问,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她们的真实身份。这也增加了研究和探索花蕊夫人的历史的难度。
花蕊夫人的诗词>>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属鸡。他先后担任过南平三世、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等官职。后来他入宋,成为黄州刺史。他在太祖乾德六年去世。
孙光宪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他聚集了数千卷的书籍。有时他亲自手写抄录,勤奋地校对,一直到老年也没有停止。他的著作包括《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但只有《北梦琐言》传世。他的词作共有八十四首,风格与当时流行的“花间”词的浮艳、绮靡不同。刘毓盘将他的词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同时王国维也编辑了一卷《孙中丞词》。
总结:孙光宪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的贵坪村。他在政府中担任过多个官职,后来入宋成为黄州刺史。他热爱读书,著有多部著作,其中《北梦琐言》是唯一传世的作品。他的词作与当时流行的“花间”词风格不同,被收入了多部词集中。他在太祖乾德六年去世。
孙光宪的诗词>>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出生于南阳(今属河南),后迁居齐,最终定居于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他是五代十国南唐时期的名臣和文学家。926年,他考中进士,成为官员。970年,他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被追赠为右仆射、同平章事,并谥号为文靖。
韩熙载才华横溢,博学多才,尤其擅长音律,同时也擅长书画。他在碑碣的创作上有很高造诣,因此在当时很多人都向他请教制作文章碑表。他所撰写的制诰文风格优雅,被人称为“有元和之风”,与徐铉并称为“韩徐”。江南地区尊称他为“韩夫子”,时人更将他视为“神仙中人”。他的诗文作品也很丰富,但现存的《韩熙载集》5卷、《格言》5卷等已经失传。《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5首诗,而《全唐诗外编》则补充收录了他的1首诗。
韩熙载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