泂酌

先秦     佚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
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
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诗经赞颂

送江陵薛侯入觐序

明代     袁宏道

当薛侯之初令也,珰而虎者,张甚。
郡邑之良,泣而就逮。
侯少年甫任事,人皆为侯危。
侯笑曰:“不然。
此蒙庄氏所谓养虎者也。
猝饥则噬人,而猝饱必且负嵎。
吾饥之使不至怒;而饱之使不至骄,政在我矣。
”已而果就约。
至他郡邑,暴横甚,荆则招之亦不至。
而是时适有播酋之变。
部使者檄下如雨,计亩而诛,计丁而夫。
耕者哭于田,驿者哭于邮。
而荆之去川也迩。
沮水之余,被江而下,惴惴若不能一日处。
侯谕父老曰:“是釜中鱼,何能为?”戒一切勿嚣。
且曰,“奈何以一小逆疲吾赤子!”诸征调皆缓其议,未几果平。
余时方使还,闻之叹曰:“今天下为大小吏者皆若此,无忧太平矣。
”小民无识,见一二官吏与珰相持而击,则群然誉。
故激之名张,而调之功隐。
吾务其张而不顾其害,此犹借锋以割耳。
自古国家之祸,造于小人,而成于贪功幸名之君子者,十常八九。
故自楚、蜀造祸以来,识者之忧,有深于珰与夷者。
辟如病人,冀病之速去也,而纯用攻伐之剂,其人不死于病而死于攻。
今观侯之治荆,激之耶,抑调之耶?吏侯一日而秉政,其不以贪功幸名之药毒天下也审矣。
侯为人丰颐广额,一见知其巨材。
今年秋以试事分校省闱,首取余友元善,次余弟宗郢。
元善才识卓绝,其为文骨胜其肌,根极幽彻,非具眼如侯,未有能赏识其俊者。
余弟质直温文,其文如其人,能不为师门之辱者。
以此二士度一房,奚啻得五?侯可谓神于相士者也。
侯之徽政,不可枚举。
略述其大者如此。
汉庭第治行,讵有能出侯上者?侯行矣。
呜呼。
使逆珰时不为激而为调,宁至决裂乎?谁谓文人无奇识,不能烛几于先也。

送别赞颂写人序文

祭石曼卿文

宋代     欧阳修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具官欧阳修,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至于太清,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
曰: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配者,后世之名。
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
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
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
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
尚飨!

古文观止祭文赞颂写人抒情

相逢行

两汉     佚名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乐府赞颂生活

唐临为官

五代     刘昫

唐临为万泉丞。
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
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
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何以活人,请出之。
”令惧其逸,不许。
唐临曰:“明公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归乡。
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
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
临由是知名。

初中文言文赞颂写人故事

三槐堂铭

宋代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

古文观止赞颂写人

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宋代     惟凤

东西望朔漠,姑射独崔嵬。
一片两片云,终南太华来。
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古径穷难尽。晴岚拨不开。
海鸥飞上迟,边风劲触回。
傲隐非他古,依灵有奇才。
曾生心若何,猿声终夜哀。

赞颂写人

梁鸿尚节

南北朝     范晔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
鸿不受而去。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初中文言文赞颂写人故事

卷阿

先秦     佚名

有卷者阿,飘风自南。
岂弟君子,来游来歌,以矢其音。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
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有冯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
岂弟君子,四方为纲。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
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君子之车,既庶且多。
君子之马,既闲且驰。
矢诗不多,维以遂歌。

诗经赞颂

崧高

先秦     佚名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四国于蕃。
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
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
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
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既成藐藐,王锡申伯。
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
我图尔居,莫如南土。
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
申伯还南,谢于诚归。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
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
徒御啴啴。
周邦咸喜,戎有良翰。
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
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诗经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