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注释:
摸鱼儿:词牌名。
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消 :经受。
怕:一作“恨”。
落红:落花。
无:一作“迷”。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脉脉:绵长深厚。
君:指善妒之人。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辛弃疾在公元1179年被朝廷调任湖南转运副使的情景。这已经是他南渡后的第十七年,他当时已经四十岁。辛弃疾曾经被朝廷多次调动,这次是从湖北转任到湖南。然而,他曾经恢复失地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在他离开之前,他的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辛弃疾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创作背景详情»
写下了“怨春”的词句。他怨恨春天的离去,怨恨国家的衰败,怨恨投降派的得意嚣张。他用“春宵一刻值千金”来形容春天的短暂而珍贵,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危机,每一刻都是宝贵的。他用“花有清香月有阴”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又感叹现实的残酷,“何处寻觅当年人”。这里的“当年人”指的是那些有志于恢复国家的人,但他们已经不见踪影了。作者的怨恨和忧虑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下片则是留春的情感。作者希望能够留住春天,留住美好的事物。他用“不知何处吹芦管”来形容春风的轻柔,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他希望能够留住春天的美好,留住国家的希望。但是,现实却是无情的,“落尽梨花春又去”。梨花是春天的象征,它的凋谢意味着春天的离去。作者的留恋和希望最终都化为了泡影。
整首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己遭遇的苦闷。词中的“春事将阑”、“何况落红无数”等词句,既是对春天的描写,也是对国家的形势的反映。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遭遇的不满。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对自己遭遇的苦闷的抒发。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一详情»
这篇简评主要是对辛弃疾的词作《破阵子》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文章指出,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表达了他对朝廷调动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词中的描写委婉含蓄,与一般婉约词有所不同,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风格。文章还提到,当年宋孝宗读到这首词时非常不快,可能是读懂了其真意。总的来说,这篇简评对《破阵子》的主题和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简评详情»
的恳求:“春且住”,希望春天能够停留一会儿,不要匆匆离去。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四句,作者通过描绘天涯芳草无归路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天涯芳草是指边疆地区的美好景色,而无归路则暗示着国家的困境和失去回归的希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五句,作者在面对国家的困境时,感到寥廓和无助。他向苍茫的大地发问,不知道是谁能够主宰国家的命运。
“携来百侣曾游”六句,作者回忆起过去的辉煌时刻,曾经与百侣(好友)一起游历山河。这里的百侣可以理解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理解为一群忠诚的将士。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七句,作者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指的是自己曾经的辉煌时期和充实的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八句,作者以“恰同学少年”来形容自己当年的风华正茂,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当时的书生意气和挥斥方遒的气概。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九句,作者自豪地说自己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曾经是万户侯的风光时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十句,作者反问自己是否还记得曾经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丽场景。这里的中流击水和浪遏飞舟可以理解为自己曾经的英勇和豪情。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一句,作者通过描绘乱石穿空和惊涛拍岸的景象,表达了自己曾经的英勇和豪情。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十二句,作者以江山如画来形容国家的美好,同时也提到了曾经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十三句,作者遥想当年的公瑾(周瑜),提到了小乔初嫁的情节,表达了对英雄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十四句,作者以羽扇纶巾来形容英雄的形象,表达了英雄在谈笑间能够击败强敌的豪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十五句,作者以故国神游来形容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多情和对早生华发的自嘲。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十六句,作者以人生如梦来形容人生的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江月的敬酒。
通过这首词,辛弃疾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哀怨,以及对南宋当权者的不满。他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和自己的惜春心理,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同时,他回忆起过去的辉煌时刻,表达了对自己曾经的豪情和壮志的怀念。整首词以悲愤的情绪贯穿始终,展现了辛弃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二详情»
于史实,词人也敢于不拘泥于现实。他曾经有过美好的爱情,但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美好的时机。他曾经有过深情的表白,但却无人能够理解。就像陈皇后追求司马相如的赋文一样,词人也曾经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付出了很多。然而,这份深情却无人能够理解和回应。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句意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