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酒杯劝说您留下。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满身的离愁乘船而去。
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以后才会罢休吧?饱读诗书,应该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不要效仿班超投笔从戎,即使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疆,到老才能回来。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附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独寂寞,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注释:
敝貂裘:破旧的貂皮衣服
秦楼: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以罗敷女指代妻室。
狎沙鸥:与沙鸥相近,指隐居生涯。
致身:出仕做官
伊周:伊尹和周公,二人都是古代著名的贤相。
班超投笔:《后汉书 班超传》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的冬天。当时,辛弃疾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的职位。在他的朋友即将前往临安的时候,辛弃疾写下了这首词,作为送别之作。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正面临着来自金朝的威胁。辛弃疾作为一位重要的官员,负责安抚江东地区的事务,以维护南宋的稳定和安全。然而,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以其诗词才华而闻名于世。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友人离开前往临安时写下的。临安是当时南宋的都城,也是朝廷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辛弃疾的友人可能是前往临安寻求更好的机遇或是参与朝廷的工作。辛弃疾深感友情之重,因此写下这首词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这首词可能是在辛弃疾的闲暇之余写成的,他用优美的词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词中可能包含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辛弃疾的词作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这首词也不例外。
总的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辛弃疾在南宋孝宗淳熙元年冬天,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的职位时,为了送别即将前往临安的友人而写下的。这首词展现了辛弃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同时也展示了他独特的词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解读和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不舍之情。词的上片以劝告友人不要远行为开篇,表达了词人对友人前路的艰难和担心。词人担心友人像苏秦一样最终落魄而归,招致亲友的冷落。通过使用“归计狎沙鸥”这一归隐山林的比喻,词人反衬了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下片则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能够获得成功,成为国之栋梁,像伊尹和周公一样。然而,词人也劝慰友人不要为了功名富贵而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最后,词人联系自身的境遇,自比王桀,感叹自己身似浮萍,漂泊不定,空自思乡,落得孤独寂寞。
整首词充满了悲慨之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求仕的劝解之辞。然而,实际上这也是对朝廷不能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讽刺与悲愤。词人通过表达自己和友人的遭遇,暗示了时代的不公和对有识之士的浪费。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赏析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