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原文赏析

  • shuǐ
    diào
    tóu
    ·
    shǔ
    shí
    nián
    shì
  • [
    sòng
    dài
    ]
    fàn
    chéng
  • shǔ
    shí
    nián
    shì
    shí
    chù
    guò
    zhōng
    qiū
    jīn
    nián
    xīn
    mèng
    dào
    huáng
    jiù
    shān
    tóu
    lǎo
    zhōng
    qiǎn
    huì
    tiān
    jiào
    chóng
    jiàn
    jīn
    nán
    lóu
    xīng
    hàn
    dàn
    jìng
    kōng
  • liǎn
    qín
    yān
    shōu
    chǔ
    yùn
    jiāng
    liú
    guān
    nán
    beǐ
    jiù
    zhào
    qīng
    chóu
    xiǎng
    jiàn
    é
    lěng
    yǎn
    yìng
    xiào
    guī
    lái
    shuāng
    bìn
    kōng
    heī
    diāo
    qiú
    shī
    jiǔ
    wèn
    chán
    kěn
    bàn
    cāng
    zhōu

原文: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相关标签:豪放中秋月亮思乡爱国水调歌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细细算来十年在官场上的起伏,我在十个地方度过了十个中秋节。旧梦未了,如今秋天突然又有了新的梦想,我飘然来到了黄鹤山的旧时山头。今夜我豪情万丈,突然想起了当年庾亮在鄂州的守护,仿佛历史上的聚会又重现了,我们今天在南楼上宴饮赏月。银河迢迢暗淡无光,只有一轮皓月独自悬浮在空中。

江北的烟雾散去,江南的雾气收敛,江水平静如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但月光依然照耀着一片清愁。嫦娥在月中冷眼相看,嘲笑我白发东归,空费了貂裘,壮志未能实现。今天我举起酒杯邀请明月,愿意与我一起去沧洲吗?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据说是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的大曲。这首词的前后两段各四平韵,共计九十五字。
新梦:意指未曾预料到的事情。
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位于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经过此地,因此得名。
“老子”三句:诗人自称。庾亮镇守武昌时,曾与殷浩等人在南楼上秋夜欢宴,庾亮说:“老子在这里的兴致可不浅。”作者用这句话来描绘自己在南楼上的欢乐情景。
星汉:指天上的星星,即银河。
玉镜:指月亮。
秦、楚:指古代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借指北方和南方。
熨江:形容江面平静,熨意为烫平,江指长江。
关河:指山河,关指关塞。
离合:这里指分裂。
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妲娥:即嫦娥,指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态度。
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
空敝黑貂裘:引用《战国策·秦策》中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金也用尽了,所穿的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开秦国回家。这里比喻努力没有得到回报。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日,他到达鄂州(今湖北武昌),并在十五日晚上参加了知州刘邦翰在黄鹤山南楼举办的赏月宴会。

根据《吴船录》的记载,这一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了他在四川制置的职位,决定乘船东行。八月十四日,他抵达了鄂州,这是一个位于今天湖北武昌的地方。当晚,他受邀参加了知州刘邦翰在黄鹤山南楼举办的赏月宴会。

这个背景为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作者在病愈后辞去职位,选择乘船东行,这显示了他对新的旅程和未知世界的渴望。抵达鄂州后,他有幸参加了知州刘邦翰的宴会,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能够与当地的知名人士和文化精英交流。而举办在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更是为他提供了一个浪漫的背景,让他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月光和与他人共同分享这一美好时刻。

这些经历和感受都为作者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情感基础。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作者可能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也体验到了旅途中的新奇和兴奋。他可能被黄鹤山的壮丽景色和月光的美丽所感动,同时也被与他人共同赏月的欢乐和友谊所打动。这些情感和感受都可能在他的词中得到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情绪。

总之,这个创作背景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时空背景,让他能够在旅途中的特殊时刻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丰富。这些经历和感受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情感基础,使他能够通过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绪。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照耀,景色更加明朗。作者用“敛秦烟,收楚雾”来形容月光的明亮,将秋夜的景色描绘得更加清晰。而“熨江”则是用来形容江水平静如熨斗,没有波澜,与明月相映成趣。这样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接下来,作者写道:“千里无云,万里无雨。”这里的“千里无云”和“万里无雨”是对天空的描写,形容了晴朗的天气。没有云彩的遮挡,没有雨水的打扰,月光得以照耀整个夜空。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最后,作者写道:“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自豪。他站在历史的遗迹之上,感受着前人的智慧和成就,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地位。他与庾亮一样,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都曾在这里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这样的感慨和自豪使得整篇赏析更加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对中秋夜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成就的自豪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赏析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了中秋夜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照片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是一位南宋时期的汉族诗人。他出生在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成大的诗歌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被誉为南宋诗坛的重要代表之一。

范成大最初受到江西派的影响,后来开始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题材广泛,但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们都是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对于南宋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范成大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被广泛传诵和赞赏。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内容真实生动,深受读者喜爱。范成大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融入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范成大的逝世年份为1193年,享年67岁。他的诗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被追谥为文穆,以表彰他在文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猜您喜欢

中秋月·中秋月

明代 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霜月

唐代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宋代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