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插天翠柳》原文赏析

  • niàn
    jiāo
    ·
    chā
    tiān
    cuì
    liǔ
  • [
    sòng
    dài
    ]
    zhū
    dūn
  • chā
    tiān
    cuì
    liǔ
    beì
    rén
    tuī
    shàng
    míng
    yuè
    zhào
    téng
    chuáng
    liáng
    shuǐ
    feī
    yáo
    tái
    qióng
    lěng
    shēng
    xiāo
    fēng
    qīng
    huán
    peì
    suǒ
    rén
    chè
    xián
    yún
    shōu
    jìn
    hǎi
    guāng
    tiān
    yǐng
    xiāng
    jiē
  • shuí
    xìn
    yǒu
    yào
    cháng
    shēng
    é
    xīn
    liàn
    jiù
    feī
    shuāng
    níng
    xuě
    suì
    shān
    zhēng
    kàn
    xiān
    guì
    shū
    héng
    jué
    jìn
    fán
    xīn
    mǎn
    shēn
    qīng
    lòu
    lěng
    jìn
    xiāo
    xiāo
    míng
    cháo
    chén
    shì
    xiū
    xiàng
    rén
    shuō

原文: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轮明月。照我藤床凉似水,飞入瑶台琼阙。雾冷笙箫,风轻环佩,玉锁无人掣。闲云收尽,海光天影相接。
谁信有药长生,素娥新链就、飞霜凝雪。打碎珊瑚,争似看、仙桂扶疏横绝。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


相关标签:豪放咏物月亮想象念奴娇

译文及注释

译文:门前的翠柳不知道被谁人推上了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凉水一般照在我的藤床上,如此良辰美景,我思绪飘飞幻想着飞入瑶台月宫,这里雾冷风轻,隐隐可闻的笙箫声,和仙子的环佩之声,大约她们正随音乐伴奏而飘飘起舞。

据说有可以使人延寿的药。然而“长生”的念头,只不过是世俗的妄想。两袖清风,满身清露,寒冷浸湿了萧条的白发,这些隐逸脱俗的情怀,恐是尘世之人无法理解,便也不向尘世之人诉说。

注释:
①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名篇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中秋》等。
②瑶台:神仙居处。李白《清平调》有“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琼阙(quē):精巧华美之楼台。
③素娥:月宫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
④争:怎么。如“争似”、“争忍”、“争知”、“争奈”等等。
⑤萧萧:头发花白稀疏貌。 《念奴娇·插天翠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1147年初秋,中国朝廷内投降派逐渐得势,爱国志士们纷纷被斥退,收复中原的希望变得日益渺茫。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一位词人怀揣着对国家的热忱,却发现自己的热血付之一炬,满怀的期望变成了极度的失望。

面对这种困境,词人渴望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于是他开始寻求隐逸之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归宿。他决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诉于词中,以此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首词成为了词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他用优美的词句和深情的笔触,描绘出自己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词的形式,词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这首词不仅仅是词人个人的心声,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挣扎。词人通过这首词,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国家复兴的热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复兴的希望。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凸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国家复兴的热情。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对国家的热爱。通过这首词,词人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觉醒和行动,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念奴娇·插天翠柳》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咏月词的解读。词的开篇以问句的形式描绘了一幅“月上柳梢头”的美景,给人一种柳树伸向天空,明月被推上去的幻觉。接着,词人通过幻想飞入月宫,描述了雾冷风轻、笙箫声和仙子的舞蹈。然而,月宫的门却被玉锁当住,没有人开启,让词人感到失望。回顾天空,词人看到了闲云收尽,海光与月光相映生辉的景象。接下来,词人谈到了关于月宫的传说,指出长生不老药只是世俗的妄想,而赏玩月中的仙桂才是超凡脱俗的享受。词人通过这样清空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美丽、纯洁、没有贪欲的境界。然而,这一切只是月下的梦,无法证明,只能自得于胸怀,不可为俗人所说。最后,词人表示明天回到尘世,只能将这美好记在心里,不可向人言说。整首词描绘了藤床上神游月宫的趣味,创造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与纷扰的人间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有人形容这首词为“不食烟火人语”。 《念奴娇·插天翠柳》赏析详情»

赏析二

这三句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和心境。他希望能够洗净尘世的烦恼,沐浴在清晨的露水中,感受到清凉和宁静。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心境能够像清晨的露水一样纯净,不受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这种冷浸的感觉也与之前所描绘的月宫的冰清玉洁相呼应。

整首词以描绘月宫为主题,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仙境。词人通过描写翠柳直冲月宫、月光洒满床铺、雾笼罩月宫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婉、美妙的氛围。他通过设问和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药的看法,并以打碎的珊瑚与月宫中的桂树相对比,突出了月宫的超凡脱俗。最后,词人以洗尽凡心、满身清露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洗净尘世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纯净的愿望。

整首词以其华丽的修辞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月宫仙境,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于纯净和宁静的追求。 《念奴娇·插天翠柳》赏析二详情»

宋代诗人朱敦儒的照片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是洛阳人。他曾担任过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职务。后来他退休了,定居在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朱敦儒去世。他留下了一部名为《樵歌》的词集,共三卷。朱敦儒因其才华出众而被称为“词俊”,与“诗俊”陈与义等人一起被称为“洛中八俊”。楼钥在《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中提到了这一称号。

猜您喜欢

点绛唇·咏梅月

宋代 陈亮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

绝句

唐代 贾岛

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
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

唐代 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