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回想起当年洛城的繁华景象,春光明媚,总是与豪侠之客结伴游乐。穿着鲜艳的衣服,骑马谈笑一起游览洛城水西。日落时分,他们头戴鲜花,郊游归来,经过桃叶渡时,酒楼里的美人上前留住了他们。美女为他们劝酒,开怀畅饮,摘掉帽子,醉卧在酒楼里。
楚地风云惊起,陇水飘散而去,两厢漂流。如今饱受憔悴之苦,没有地方可以让我排遣内心的忧愁。盼飞鸿可以传来远方人的消息,盼同一轮明月可以为远方人祝福。此时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和我一样,在为远离的情人而忧愁。泪眼所见,只有芳草连天,引起人们无限的思念,而西州路却始终找不到。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又名《元会曲》《凯歌》等。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下片八句,皆四平韵。另有偷声、添字、减字者,皆为变体。
淮阴:今江苏清江。靖康之变后,作者避地于此。
五陵:本指西汉五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渭水北岸,居此者多豪门大户。此处借指自己年少时游乐之地。
结客:结交,豪侠之客。
跋马:指拨马。
桃叶:指桃叶渡,在今南京。此借指游冶之地。
小袖:指歌妓。
青楼:妓女之所居。
西州:东晋扬州刺史治所在金陵,因其府廨在台城之西,故称西州。
《水调歌头·淮阴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26年,当时是宋钦宗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渡过黄河,攻占了洛阳。洛阳人朱敦儒被迫南下,加入了难民队伍。在逃亡的过程中,他听到了仓惶的鼠声和凄厉的鹤唳。最终,他来到了淮阴(今属江苏),在这里找到了避难所。望着远处的故土,回想起过去的情事,他深感国家破败、家庭毁灭的悲痛。在淮阴,他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他内心的万分感慨。 《水调歌头·淮阴作》创作背景详情»
潮,接下来的下片则转抒离愁之情。
下片以“今日漂泊之苦,沉郁顿挫”为主题,通过对比昔日豪放的形象,展现了词人此刻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词中的“漂泊”一词,暗指词人离乡背井的境遇,而“沉郁顿挫”则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挫折感。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词人的思乡之情更加深刻。
“独自踏青时,绿杨荫里,黄莺啼处,想起故人,心中如刀割。”这两句写出了词人独自踏青时的孤独和思念之情。绿杨荫下,黄莺的啼声勾起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使他的心如刀割般痛苦。这种描写手法,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楚和思乡之情。
“春风不度玉门关,人间万事,都如梦一场。”这两句以玉门关为象征,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词人用它来比喻离乡之苦。人间万事如梦一场,表达了词人对人世间一切的虚幻和无常的感慨。
全篇以乐衬哀,巧于关合,自然流畅,感人肺腑。通过对昔日豪放和今日漂泊的对比,展现了词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情思念。词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比喻手法,使得词人的内心情感更加深刻。整篇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水调歌头·淮阴作》赏析详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是洛阳人。他曾担任过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职务。后来他退休了,定居在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朱敦儒去世。他留下了一部名为《樵歌》的词集,共三卷。朱敦儒因其才华出众而被称为“词俊”,与“诗俊”陈与义等人一起被称为“洛中八俊”。楼钥在《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中提到了这一称号。
岭峤转和气,英簜挟新凉。
登车搅辔慷慨,风采肃台纲。
第一澄清官府,次第咨询民瘼,馀事到囷仓。
谨勿养稂莠,莠盛稻苗伤。
金芝秀,蒲涧碧,荔枝香。
此中风味不恶,暂借使星光。
毋薄炎荒瘴海,曾著广平李勉,归去□平章。
唤起昔贤梦,千载续遗芳。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