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清明时节,雨水落在祭拜后残留的香烛纸钱上,桥下的溪水呈碧绿色,桥外的燕子衔着湿泥筑巢。白天渐渐变长,我独自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
刚刚脱去竹皮的竹子正散发着嫩绿的色彩,刚刚掉落花瓣的新杏还没有散发出酸味。这样美丽的江南景色,要和谁一起欣赏呢。
注释:香火指的是用来祭祀鬼神的香烛纸钱。
燕泥寒表示燕子衔着湿泥筑巢。
日长指的是春分后,夜晚变短,白天变长。
箨(tuò)指的是竹子的皮或笋壳。
修篁(huáng)表示美好的竹子。篁指的是竹子。
褪花表示花瓣掉落。
与谁看指的是和谁一起欣赏。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北宋灭亡的时候,作者流落江南之时创作了这首词。此时的作者正值中年,满腔爱国热情。他身处江南,眼前的美景让他不禁想起了灭国之痛,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词,用江南清明的美景来衬托对故国北宋灭亡的悲情。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然而在外敌入侵和内部政治腐败的双重打击下,北宋最终灭亡了。这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和伤痛。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对于北宋的灭亡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悲伤。
而此时的作者正身处江南,这里的美景让他感到心旷神怡。江南地区以其秀丽的山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这些美景让人心醉神迷。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美景之下,作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故国灭亡的悲情。
作者用江南清明的美景来衬托对北宋灭亡的悲情,是希望通过对比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看到了江南的美丽,却也看到了自己的国家在外敌入侵下的破败和沦陷。这种对比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故国的痛苦和悲伤,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这首词既是作者对故国灭亡的悲痛之情的表达,也是对江南美景的赞美。通过对美景和悲情的交织,作者展现了自己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对灭亡的无奈。这首词不仅是一种创作背景,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对故国的思念。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是在南渡后的某个清明节写的,以生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的风光,表达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忧时伤事的苦闷心情。
文章分为上下两片,上片以清明时节江南特有的风光为背景展开画面。词中提到了“雨湿清明”,点明了时间,也描绘了江南清明时节雨水纷纷的特点。词中还提到了“香火残”,形容了清明扫墓时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的情景。接着,词中写到了江满溪碧青色的春水和南来的燕子啄着带寒意的泥土准备筑巢。这些景物触发了词人深沉悲凉的感慨,他联想到自己无法祭扫先人之坟和四处飘零无家可归的境况,同时也联想到国家的困境。通过描写“日长独自倚阑干”,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的辛酸和痛苦。上片中的景色与词人的心境相融合,展现出一种深沉动人的韵味。
下片描写了江南美好的春景和词人悲苦的心情。词中提到了刚脱了笋壳的修长的新竹,翠绿欲滴,散发出一片耀眼的绿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接着,词中使用了苏轼的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形容了刚褪去花瓣的杏花嫩绿而酸,清新可爱。这样美丽的江南春景让人心花怒放,神清气爽。然而,词人在最后一句“江南春好与谁看”中转折,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欣赏的沉痛心情,也体现了时代的印记。这首词展示了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特点,将眼前景物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通过对词的分析和解读,展示了词中描绘的江南清明时节的风光和词人的孤独和忧伤。词中的景物与词人的心境相呼应,展现出深沉动人的韵味。同时,词中也融入了时代的印记,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困境的忧虑。这首词展示了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特点,将景物与情感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新高度。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赏析详情»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是洛阳人。他曾担任过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等职务。后来他退休了,定居在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朱敦儒去世。他留下了一部名为《樵歌》的词集,共三卷。朱敦儒因其才华出众而被称为“词俊”,与“诗俊”陈与义等人一起被称为“洛中八俊”。楼钥在《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中提到了这一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