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原文赏析

  • chū
    xià
  • [
    sòng
    dài
    ]
    zhū
    shū
    zhēn
  • zhú
    yáo
    qīng
    yǐng
    zhào
    yōu
    chuāng
    liǎng
    liǎng
    shí
    qín
    zào
    yáng
  • xiè
    què
    hǎi
    táng
    feī
    jìn
    kùn
    rén
    tiān
    chū
    cháng

原文: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相关标签:夏天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微风中,竹子将它清雅的影子笼罩在幽静的窗户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正在夕阳下尽情地喧噪鸣叫。在这海棠花凋谢、柳絮飞尽的初夏,只觉得炎热的天气使人感到乏困,白昼也开始变得漫长。

注释:罩幽窗:竹影笼罩而使窗前幽暗。
两两:成双作对的。
时禽:泛指应时的雀鸟。
噪:聒噪、吵扰。
谢却:凋谢、谢掉。
絮:柳絮。
困人天气:指初夏使人慵懒的气候。
日初长:白昼开始变长了。 《初夏》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人郁郁寡欢的心情。诗中的前两句通过描写静态和动态的景物,如“清影”和“幽窗”以及“竹摇”和“鸟噪”,生动地展现了春末夏初的景色。这些描写细腻而生动,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烦躁情绪,描述了海棠花谢和柳絮飞尽的景象,以及白天越来越长的现象。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暗示了人们在这个季节里的郁闷和寂寞。通过将人的情绪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诗人以简洁的笔触表达了人们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力。

整首诗以景物为媒介,将人的情绪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春末夏初时的郁闷和寂寞。尽管只用了几笔,但诗中的情感却极具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绪。 《初夏》简析详情»

宋代诗人朱淑真的照片
朱淑真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是宋代女诗人之一,也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她出生于南宋初年,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有一种说法认为她是浙江海宁人,另一种说法认为她是浙江杭州人。她出生在一个仕宦之家,丈夫是一名文法小吏,但由于志趣不合,夫妻关系不和睦,最终导致丈夫抑郁而早逝。据传淑真过世后,她的父母将她生前的文稿全部烧毁。关于她的其他生平资料无法考证,没有确切的结论。现存的她的作品有《断肠诗集》和《断肠词》,这些作品是劫后余篇,幸存下来的。

猜您喜欢

纳凉

宋代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酒泉子·谢却荼蘼

清代 纳兰性德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宋代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