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原文赏析

  • liáng
  • [
    sòng
    dài
    ]
    qín
    guān
  • xié
    lái
    zhuī
    liǔ
    wài
    liáng
    huà
    qiáo
    nán
    pàn
    chuáng
  • yuè
    míng
    chuán
    cān
    chà
    fēng
    dìng
    chí
    lián
    zài
    xiāng

原文: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相关标签:古诗三百首夏天生活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拿着拐杖出门,寻找一个凉爽的地方,来到了画桥南畔,绿树成荫。我坐在胡床上,感到非常惬意。
寂静的月夜,不规则的笛声在耳边回荡,晚风渐渐停息,池塘中的莲花盛开,散发出幽香,让人心旷神怡。

注释:倚胡床:坐靠在胡床上。倚:坐靠。 《纳凉》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达和诗人的情感表达,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纳凉的向往和追求。诗中通过描绘诗人携杖出户、倚胡床纳凉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远离烦热、寻求清凉的渴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偶句式的运用,将纳凉时的具体感受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纳凉的胜地,感受到清凉的舒适。

诗中的“携扙来追柳外凉”一句,通过动词的连用和曲折的表达方式,传达出诗人追寻纳凉胜地的内在感情。而“画桥南畔倚胡床”一句,则具体指出了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使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纳凉情景。最后的“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一句,通过对偶句式的运用,将纳凉时的船笛声和池中莲花的香气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纳凉时的美好。

整首诗以纳凉为题材,通过描绘纳凉的具体情景和细腻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烦热、寻求清凉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纳凉的场景和感受,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舒适的世界,使读者在阅读中也能够感受到清凉的愉悦和舒适。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纳凉的热爱和追求,使读者在阅读中也能够感受到纳凉的美好。 《纳凉》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秦观的照片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

猜您喜欢

酒泉子·谢却荼蘼

清代 纳兰性德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宋代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大德歌·夏

元代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
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