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倚危亭》原文赏析

  • liù
    ·
    weī
    tíng
  • [
    sòng
    dài
    ]
    qín
    guān
  • weī
    tíng
    hèn
    fāng
    cǎo
    jìn
    hái
    shēng
    niàn
    liǔ
    wài
    qīng
    cōng
    bié
    hòu
    shuǐ
    biān
    hóng
    meì
    fēn
    shí
    chuàng
    rán
    àn
    jīng
  • duān
    tiān
    pīng
    tíng
    yuè
    lián
    yōu
    mèng
    chūn
    fēng
    shí
    róu
    qíng
    zěn
    nài
    xiàng
    huān
    jiàn
    suí
    liú
    shuǐ
    xián
    shēng
    duàn
    cuì
    xiāo
    xiāng
    jiǎn
    kān
    piàn
    piàn
    feī
    huā
    nòng
    wǎn
    méng
    méng
    cán
    lóng
    qíng
    zhèng
    xiāo
    níng
    huáng
    yòu
    shǔ
    shēng

原文: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离别离情爱情怀人八六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独自依靠在高高的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

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注释:
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
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
刬(chǎn):同“铲”。
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袂(mèi)红:红袖,指女子,情人。
娉(pīng)婷:美貌,指美人。
“春风”句: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
销凝:消魂凝恨。
黄鹂:又名黄莺。 《八六子·倚危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词人秦观写作《青玉案·元夕》的时代背景和情感背景。

这首词是在元丰三年(1080年)创作的,当时秦观三十二岁,还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也没有得到任何官职。在这个时期,孔子曾说过:“三十而立”,意味着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有所成就,有一定的地位和职业。

在这种处境下,秦观回忆起与心爱的人共度美好时光,同时展望着未来的道路。他不禁感慨自己的身世,对自己的现状感到遗憾和不满。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他写下了这首怀人之作《青玉案·元夕》。 《八六子·倚危亭》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着无尽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相思之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痛苦。

其次,秦观词的艺术手法也十分独特。他巧妙地运用了绘景叙事的手法,通过描绘芳草连天、流水的变幻、断琴弦的无奈等景物,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别绪与外在的景物相结合,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用“刬尽还生”来形容芳草的离恨之情,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被称为“神来之笔”。此外,他还巧妙地运用了黄鹂的叫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躁和无奈,使词的情感更加深刻。

最后,秦观词的风格特点也值得一提。他的词以婉约著称,情感细腻而含蓄,不张扬也不浮夸。他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词的音韵和谐,节奏流畅。同时,他的词语简练而富有意境,用词精准,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词以“恨”为主线,通过描绘离别相思之情,展现了秦观婉约词情韵兼胜的风格特征。

总之,秦观的《八六子·倚危亭》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手法独特、风格婉约的词作。通过描绘离别相思之情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身世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追寻。这首词不仅展现了秦观的才华和情感,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 《八六子·倚危亭》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秦观的照片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他是汉族,出生于北宋高邮(今江苏)人。秦观曾担任太学博士和国史馆编修的官职。

秦观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所写的诗词风格高古沉重,寄托了自己的身世,深深地触动人心。秦观生前的足迹留下了许多遗迹。例如,浙江杭州有秦少游祠,丽水有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和莺花亭;青田有秦学士祠;湖南郴州有三绝碑;广西横县有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和淮海书院等。秦观的墓地位于无锡惠山之北的粲山上,墓碑上刻有“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此外,还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等与秦观相关的文化遗址。

猜您喜欢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唐代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清代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金朝 元好问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
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
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
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
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
“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