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赏析描述了词人柳永在秋日枯荷和荷塘彩虹的景色中,联想到了曹植在《洛神赋》中描绘的夏日荷塘里洛神宓妃戏水游泳和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词人通过描写洛神宓妃的轻盈行动和柔美体态,以及牛郎织女的相聚,表达了对美轮美奂景致的怀念和对诗人的幻灭哀伤的徒然发泄与哀叹。最后,词人发问为何不像曹植那样去寻找洛神的足迹。整篇赏析通过描绘景色和引用《洛神赋》中的诗句,展现了词人对美景和诗人的思念之情。 《临江仙引·画舸》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