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傍晚的江边,十分寂寞,我像折断了的蓬草,到处飘飞。如今兴致一来,我又乘船向东游荡。夜雾初散,三吴地区的风景历历在目,苏州一带的亭台楼榭稀疏零落,远不及以前漂亮。这曾经属于夫差的国土,芳香馥郁的花径都湮没了,只剩下座座荒凉的小山岗。繁华的景象已经看不见,只能听见麋鹿呦呦地叫嚷。
怀念当年,夫差徒然运筹帷幄,不停指挥战斗,为的是称霸逞强。江山似图画那样美丽,天空云涛滚,江中水波茫茫,但威风凛凛的他,还不如坐着小船远游的范蠡。细细研读以前的图书、历史,当时的风云、成败只能使人嗟叹神伤。夕阳斜照着无边的野革,就像那永不消逝的愁情,一片怆廉。
注释:
双声子:词牌名,该格双片一百零三字。全词同韵,平韵,韵字可阴平、可阳平。凡五字句首字为领字。
萧索:萧条落寞。
断蓬:断根的蓬草,因风而四处飘飞,常以喻游子。
兰棹(zhào):木兰树所制之桨,此以指船。
三吴:江浙一带地名,具体何指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是苏州、润州、湖州 ,此处指苏州。
姑苏:山名,在苏州西南,上有吴王夫差所筑之姑苏台。
牢落:荒凉冷落。
夫差:春秋时吴国国君,公元前495—前473年在位, 一度称霸,后为越王勾践所灭,自杀而死。夫差都苏州,故称苏州为夫差旧国。
香径:飘满花香的园中小路,即指宫廷园圃,越曾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香径”亦暗示西施。
呦呦:拟鹿鸣叫声,《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决战:指夫差二年,吴越会稽一战。
图王取霸:谋求称霸一方。
翻输:反而不如。
范蠡(lǐ):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句践灭吴,后泛舟隐于五湖。此句意为夫差曾不可一世,然结局反不如范蠡,虽漂流在野,无显赫的权势地位,却能保全性命。
验:查验。
《双声子·晚天萧索》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以其优美的词章和深情的作品而闻名于世。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迁,从宦游到入仕,从荣华富贵到落魄潦倒,但他的才华和创作热情始终如一。
在柳永宦游时,他来到了吴国故地苏州。这个古老而富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充满了许多古代的遗迹和文化景观。这些古迹和景观激发了柳永的怀古之情,使他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追忆。
在这种背景下,柳永创作了这首风格典雅、态度严肃的雅词。这首词以苏州为背景,通过描绘古迹和景观,表达了柳永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词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变迁的思考,展现了柳永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尽管具体的创作时间已难以考定,但可以想象,柳永在宦游苏州期间,通过观察和体验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遗迹,深深地被其所吸引,从而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词的灵感。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柳永的才华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故乡和过去岁月的深情厚意。
柳永的这首词,以其典雅的风格和严肃的态度,成为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一颗明珠。它不仅展示了柳永对苏州的热爱和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这首词成为了柳永创作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双声子·晚天萧索》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以三吴美景为背景,通过描写姑苏台榭的萧索景象和麋鹿哀鸣的荒凉山丘,引发了怀古伤今之思。上片以薄暮的天空和无根之飞蓬浪迹天涯的意象,表达了词人乘兴驾舟东游的心情。接着,描述了姑苏台榭被乱石衰草所埋没,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消失,只剩下一片麋鹿哀鸣的荒凉山丘。这里引用了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比喻亡国的悲剧。这一段开启了下片,引发了词人对历史的怀古之思。
下片追忆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旧事,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慨叹。描写了吴王夫差空有运筹之志,却不知审时度势,最终导致亡国的悲剧。吴王败于越国后,对越称臣,而吴王却不听伍子胥的劝谏,将越王勾践放归越国,给自己埋下了亡国的祸根。之后,吴王频繁兴师北伐,与北方诸侯强国争霸,劳民伤财。而越王趁机积蓄力量,最终在越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反攻下,吴国仓惶败溃,夫差身死亡国。最后一句“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表达了对吴国兴亡的深深感叹。
整篇赏析通过描写三吴美景和吴越争霸的历史,表达了对兴亡的思考和慨叹。词人以怀古之情,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追忆,展现了对过去的思索和对历史的反思。
《双声子·晚天萧索》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