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这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时光。电光环绕着北斗七星,星星如虹流动于华渚之间,国家的命运千载难逢将会兴盛繁荣。献上了全天下独特的祥瑞。怀胎十个月的孕妇已经满期,我皇帝降生了,皇位有了继承者,天下人一起庆祝。金枝玉叶散发着芬芳,五彩云气升腾。并赐予祥瑞的天、地、人之灵眷顾保佑,出现了杰出的英哲,足以掩盖前任国王的光辉。每年四月的清和佳节,全国人民举杯祝酒庆贺。
不论是中原的属国,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山海之间,都前来参加庆典。朝廷内奏起象征着教化平和、君主圣明臣子贤良的舜帝的“韶”乐,就像大禹一样聚集了各路诸侯。朝班之中有序而井然。附属国仰望着宗主国,山峦也在呼唤,鳌鱼也在鼓舞,远处的香炉被点燃。我皇帝就像尧帝一样仁慈,智慧如神。他就像太阳一样耀眼,像云彩一样美丽。仰望着祝寿:祝愿我皇帝寿比南山,万寿无疆。愿崇高的皇位和帝王的事业与天地同长久!
注释:送征衣:词牌名,柳永《乐章集》注:中吕宫。双调一百二十一字,前段十二句七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过韶阳:刚过美好温暖的春天。韶:美好,阳:温暖,指春天。
璇枢电绕:璇是北斗七星第二星,枢为第一星,此处代指北斗七星;电绕,电光环绕。电绕北斗星的异常天象是祥瑞的征兆,传说黄帝生时电光绕北斗。
华渚(zhǔ)虹流:华渚,古代传说中的地名;虹流,像流动的长虹。传说有星如虹,流于华渚,则少昊生。
运:时运,国运。
罄(qìng):容器名,此处指尽。
环宇:整个宇宙。
荐:进献。
诞弥月:足月而生。
瑶图:指天空上出现的美好图画。
缵(zuǎn):继续。
玉叶:此指皇室子孙。
腾芳:散发出芬芳的香味。此指人才华横溢。
景贶(kuàng):即贶景,上天赐予的奇异美景
挺:突出。
掩:掩盖。
清和:农历四月的别称。白居易《初夏闲吟兼呈韦宾客》:“孟夏清和月,东都闲散官”
率土:普天之下的土地。《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
《送征衣·过韶阳》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柳永所作的两首祝寿词《永遇乐·熏风解愠》和另一首词的介绍。这两首词都是为了祝贺仁宗的寿辰而写的,应该是在庆历元年到二年期间,也就是柳永在京为官的时候创作的。柳永在汴京只有两年的时间,因此他每年都会写一首祝寿词。然而,关于这两首词中哪首是在元年创作的,哪首是在二年创作的,目前还无法确定。 《送征衣·过韶阳》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柳永为宋仁宗祝寿而作的一首词进行分析和解读。词人在这首词中引用了《诗经》、《史记》、《汉书》、《宋书》等书中的溢美之词,将仁宗的诞生与黄帝轩辕氏、颛顼高阳氏的诞生相提并论,以极尽颂扬之能事。词人仿佛在向世人证明,他写《鹤冲天(黄金榜上)》而落第,并不是因为仁宗的原因;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不是在向仁宗发牢骚;他“奉旨填词”,更不是对仁宗的不敬。相反,仁宗才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人。他要写出最美的祝寿词献给仁宗帝,既为了报恩,也为了洗冤。
这篇赏析还提到了柳永洗冤的背景。据考证,柳永在仁宗亲政的第一年及第二年,受到了仁宗的赏识。而三年之后,柳永写了这首词。由此可推知,柳永因为所谓“薄于操行”,曾经写了一些“浮艳淫冶”的词而被“深斥”不第,决定这件事的应该是章献刘皇后而不是仁宗。这篇赏析认为柳永受到了千年的冤屈,而他写这首词正是为了洗冤。
整篇赏析充满了对仁宗的赞美和颂扬。词人描述了仁宗诞生时的美好时光,以及他带给国家的繁荣和祥瑞。他还提到了朝廷内奏的《韶》乐,象征着君圣臣贤和教平音和,以及附属国对宗主国的仰望和祝福。词人希望仁宗能够长寿,皇位和帝王基业与天地同长久。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柳永为宋仁宗祝寿而作的这首词进行了解读,强调了词中对仁宗的赞美和对柳永洗冤的意图。同时,也展示了仁宗带给国家的繁荣和祥瑞,以及人们对他的仰望和祝福。
《送征衣·过韶阳》赏析详情»
这首词是柳永为宋仁宗祝寿而作的,通过对仁宗的赞颂和祝福,展现了朝野同庆的场面。词的上片首先赞颂了仁宗的诞生,使用了古圣王黄帝、少昊、后稷等典故来比附仁宗,称颂他的出生使得皇图有继,普天同庆。接着,词中提到了景贶、三灵眷祐,挺英哲、掩前王等词句,意味着天帝特别赐福,使得仁宗得到了天、地、人三界神灵的佑助,超越了前代的君王。最后,词以皇帝颁布诏书令举国同庆乾元节来收束上片。
下片则继承了上片的内容,描述了朝野同庆,为仁宗祝寿的场面。使臣们不论远近,都航海越山而来,朝廷对使者们进行了盛情款待。使臣们为仁宗祝寿,臣下也纷纷祝寿。最后,词以“愿巍巍”二句祝福仁宗万寿无疆,全篇收束。
在写法上,这首词运用了许多典故,写得雍容华贵,典雅堂皇,极尽铺陈之能事。然而,由于受到祝寿颂圣题材的限制,词中多歌功颂圣之语,较少展现性情,属于柳永词中的“别调”。
《送征衣·过韶阳》赏析二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