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美丽的瑶卿是位能诗能文的才女,从千里之外寄来了一首小诗,一封长信。看了这封信和小诗,眼前不由得呈现出她刚折纸准备书写时的样子。她在红红的小轩窗边,挥动翠管,不一会儿就写好了,不管是小篆还是草书,都写得恰到好处,或笔力遒劲,或笔姿优美。
我把它们用锦囊收起,用犀轴卷起,很珍视它,经常在书房里欣赏把玩。更把她的书信看成珠玉一样珍贵,常常放在怀中,衣袖中,不时地看一看,每次看见书信,就像看到她千娇百媚的容颜一般。
注释:
凤衔杯:词牌名,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双调五十六字,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五句四仄韵。双调六十三字,上片五句四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
瑶卿:神话传说中王母的侍女,貌甚美,此处指代柳永之妻。
染翰:写字作诗。
襞(bì):裁纸。
苔笺(jiān):用苔纸制成的小笺。
翠管:毛笔,因笔杆以玉制成,故称翠管。
玉箸(zhù)、银钩:分别指篆书和草书,此处虚指书法。
犀轴:犀角做的轴,用于书画装裱。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一生流连于坊曲,经常出入歌楼妓馆。由于仕途失意,他与妓女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他的《乐章集》中,有许多描写妓女和怀念的词作,这些词作中也不乏表达真挚感情的作品。
其中一首名为《凤衔杯》的词作,是柳永写给一位歌妓的小词。这首词表达了柳永对这位美妓的赏爱之情。词中描绘了这位妓女的才情出众,如凤凰一般高贵美丽。柳永用翰墨来形容她的才情,显示出他对她的赞赏和爱慕之情。
这首词作展示了柳永对妓女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才情的赞赏。柳永的词作以其真挚的感情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他通过这首《凤衔杯》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美妓的深深喜爱和对她才情的赞美。这首词作不仅是柳永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美的追求和对才情的赞美的艺术表达。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围绕着词中赞美的红颜知己瑶卿展开。文章首先介绍了瑶卿与其他歌伎不同的才能,她不仅能诗能文,还有出色的书法技艺。她在千里之外寄来的小诗和长信让词人倍感欣慰和珍惜,时时展读,怀念着她,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知己之交。
上片以记叙的方式介绍了瑶卿的才能和她寄来书简的情况。瑶卿是一位有文学才华的美人,她特意从千里之外的京城寄来亲笔写的小诗和长信。通过赞美她的才华,文章想象了她在写书简时专注雅静的神情,展现了她的文静和聪慧之美。她折叠好淡绿的笺纸,在朱窗下挥运翠玉之管,字如珠玑。她的书法行笔匀均沉稳,笔画丰满,充满力量。
下片转换了角度,写词人对瑶卿所赠书简的珍爱和对她的赞赏与思念之情。词人将她的书作用锦囊收存,用犀角的轴头装裱,表现出他对她的珍视和宝爱。他经常怀着珍重的心情,在书斋中展视吟赏,把玩不已。他将她的书简当作珠玉宝贝一样看待,经常带在身上,藏在怀袖中,不时拿出来欣赏,爱不释手。每次看到她的手书笔迹,词人都会怀念和思念她。
文章最后指出,瑶卿的“小诗长简”凝聚了她的情意,表露出她的兰心蕙质,是词人与她展开心灵对话的绝佳媒介。然而,可惜的是,词人并没有在作品中引用过瑶卿的诗句,也没有在其他作品中对瑶卿有过稍微详细的交代,导致瑶卿成为了一个模糊的影子,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