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原文赏析

  • huí
    xiāng
    ǒu
    shū
  • [
    táng
    dài
    ]
    zhī
    zhāng
  • shào
    xiǎo
    jiā
    lǎo
    huí
    xiāng
    yīn
    gǎi
    bìn
    máo
    shuaī
  • ér
    tóng
    xiāng
    jiàn
    xiāng
    shí
    xiào
    wèn
    cóng
    chù
    lái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小学古诗思乡感慨早教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少时离开家乡,老年才回到家,我的家乡口音虽然没有改变,但是额角的头发已经变得稀疏。
家乡的孩子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这首诗是作者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之前就离开了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经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有什么变化。也有一种说法是“难改”。
鬓毛:额角靠近耳朵的头发。也有一种说法是“面毛”。衰(cui):现在一些教材版本读作“shuāi”。意思是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有一本作“却问”,有一本作“借问”。 《回乡偶书》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当时,他已经八十六岁高龄,离开故乡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这个时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生易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贺知章在长达五十多年的离乡生活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变迁。他曾经在朝廷担任要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也亲眼目睹了唐朝的兴盛和衰落。然而,岁月不饶人,他的青春已经远去,他的身体也逐渐衰老。此时,他决定告别繁忙的政治生涯,回到故乡享受晚年。

回到故乡的贺知章,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五十多年前,他离开时,这里还是一个相对贫瘠的地方,而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繁荣兴旺的地方。他看到了农田的肥沃,村庄的繁华,以及人们的幸福生活。然而,他也看到了城市的喧嚣和浮躁,以及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过度。这一切让他感慨万分,他深深地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贺知章的心头充满了感慨,他意识到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激情和抱负,以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然而,岁月的流逝让他明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在故乡的岁月中,贺知章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文学创作。他以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和散文。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关怀。

贺知章的创作背景是他告别政治生涯,回到故乡的晚年生活。这个时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生易老和世事沧桑的感慨,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成为了他晚年生活的一种寄托和表达,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回乡偶书》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通过乡音无改与鬓毛衰的对比,表现了语言的永恒和人的衰老;通过儿童笑问与诗人的感慨的对比,表现了生活的喜悲交织。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诗意更加深刻,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引起读者对家乡和人生的思考。 《回乡偶书》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照片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出生于唐朝越州(今绍兴),具体地点是永兴(今浙江萧山)。贺知章是一位以绝句见长的诗人,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清新潇洒。除了写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外,他的作品主要以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为主。他的两首著名作品《咏柳》和《回乡偶书》广为流传,被人们称赞并传诵至今。这两首作品都被收录在《全唐诗》中,共有19首作品被记录下来。关于贺知章的死亡信息,文中没有提及。

猜您喜欢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异乡人 一作: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琐窗寒·寒食

宋代 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鹧鸪

唐代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