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寒食》原文赏析

  • suǒ
    chuāng
    hán
    ·
    hán
    shí
  • [
    sòng
    dài
    ]
    zhōu
    bāng
    yàn
  • àn
    liǔ
    dān
    zhù
    xiǎo
    lián
    zhū
    tóng
    huā
    bàn
    jìng
    suǒ
    tíng
    chóu
    kōng
    jiē
    lán
    weì
    xiū
    rén
    jiǎn
    zhú
    西
    chuāng
    chǔ
    jiāng
    míng
    宿
    fēng
    dēng
    líng
    luàn
    shào
    nián
  • chí
    yóu
    chù
    zhèng
    diàn
    shè
    yān
    jìn
    chéng
    bǎi
    tíng
    huàn
    jiǔ
    gāo
    yáng
    chóu
    xiǎng
    dōng
    yuán
    táo
    chūn
    xiǎo
    chún
    xiù
    jīn
    zài
    fǒu
    dào
    guī
    shí
    dìng
    yǒu
    cán
    yīng
    dài
    xié
    zūn

原文: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相关标签:寒食节羁旅写雨思乡乡情琐窗寒

译文及注释

柳荫深处传出乌鸦的啼鸣,我掀起小帘,站在朱门之内,身穿单衫凝神伫立。半亩大的庭院里开满了桐花,静静地笼罩着庭院,阴雨阵阵更使人愁思万端。雨滴洒落在空落落的台阶上,竟彻夜未停。何时故友相逢与我在西窗下剪烛,谈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风吹得灯火昏暗,说不尽少年羁旅的无限凄惨艰难。

如今我已年老,时有垂暮之感。春游嬉戏的地方,旅舍酒店烟火不举,正巧是全城禁火过寒食节。酒楼上呼唤美酒的兴致一扫而光,姑且把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乡园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窝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还挂在树枝?待到我归乡之时,一定还会有残存的花儿,等待着我与宾客举杯痛饮,一洗烦襟。

注释:
剪烛西窗语:借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语,抒发怀乡之情。
百五:指寒食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为寒食。
旗亭:指酒楼。
高阳俦侣:西汉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
靥(yè):脸上的酒窝。 《琐窗寒·寒食》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解

这篇文章以怀念旧日情人为主题,上半部分回忆过去,下半部分表达了对现在的伤感。文章结尾的三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悲伤,给人一种可怜的感觉。俞平伯在《清真词释》中评论说,从“想东园”开始一直贯穿到结尾,整篇文章连贯流畅,展现了清真词的惯用技巧,也是一篇警策之作。作者意味着春光已经晚了,虽然还有残留的美好,但是与过去的美好相比如何呢?在有意无意之间,作者使用了一个“否”字和一个“定”字。其中,“定”字有“或”、“应”的意思,但更加强烈,既虚幻又真实。 《琐窗寒·寒食》评解详情»

句解

帮我写一篇句解:

这篇句解描述了一个春雨夜晚的景象和情感。首先,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柳树,暗淡的色彩和啼叫的鸟儿增添了一丝忧郁的氛围。接着,描述了一个痴情的女子,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小帘朱户之前,等待着心爱的人的归来。雨水降临,整个种满桐花的小院都被雨雾笼罩,静谧而美丽。最后,描写了一个夜晚,雨仍在不停地下着。在这个雨夜,回忆起过去与故人在西窗下剪灯夜话的情景,与少年时代漂泊途中遇到的江风打灯的雨夜相似。最后一段描述了现在的情景,寒食节的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与酒友高阳共享美好时光。整篇句解通过描写景物和情感,展现了春雨夜晚的美丽和人们的思念之情。 《琐窗寒·寒食》句解详情»

赏析

舞”。这里词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年少时光和旅途经历的思念和感慨。



下片的开头两句:“寒食江南,节令东风”,点明了词人所处的时间和地点。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而江南地区的气候多以温暖湿润为主,东风则是春天的象征。这里词人通过描写节日和气候,进一步营造出思乡之情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表达了词人在异乡的寂寞和思念之情。烟消雾散,日出东山,却没有人的身影,只有山水依旧青翠。这里的“欸乃”是一种感叹词,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通过对天气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离乡之苦和思乡之情。黄云遮蔽了白日的光芒,北风吹来,雁群飞过,雪花纷纷扬扬。这里的黄云、北风、雁雪都是寓意着离别和寂寞的象征,与词人的心情相呼应。



整首词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节日为背景,通过对时间、环境和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词人的羁旅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词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伤。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琐窗寒·寒食》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周邦彦的照片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曾历任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务。在徽宗时期,他担任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许多新的词调。他的作品主要描写闺情和羁旅,也有一些咏物之作。他的格律非常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尤其擅长长调的铺叙。他被后来的格律派词人所崇拜,被称为“词家之冠”。他的代表作品收录在《清真集》中,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周邦彦于1121年去世。

猜您喜欢

鹧鸪

唐代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他乡七夕

唐代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寒食寄郑起侍郎

宋代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