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正是换衣的季节,只可惜身在异乡,光阴白白地流逝。祈求春天暂留片刻,春天匆匆离去就像鸟儿飞离,一去无痕迹。问一问蔷薇花儿今在何方?夜里一场急风骤雨,埋葬了楚王宫里的美女。花瓣儿像美人的钗钿落地,散发着残留的香气,凌乱地点缀着桃花小路,轻轻地在柳树街巷翻飞。多情人有谁来替落花痛惜?只有蜜蜂蝴蝶像媒人使者,时时叩击着窗槅来传递情意。东园一片寂静,渐渐地草木繁盛茂密,绿荫幽暗青碧。环绕着珍贵的蔷薇花丛静静徘徊,不断地叹息。蔷薇伸出长枝条,故意勾住行人的衣裳,仿佛牵着衣襟期待着倾诉离情别愁,表现出无限的离情别绪。拾起一朵小小的残花,勉强插在头巾上。终究不像一朵鲜花戴在美人头上颤动、摇曳,向人媚眼地倾斜。花儿啊,切莫随着潮水远远逝去。恐怕那破碎的花儿,还写着寄托相思之情的字,如何可以看出来呢?
注释:
六丑:周邦彦创作的曲调。试酒:宋代的风俗,农历三月或四月初品尝新酒。见《武林旧事》等书。
过翼:飞过的鸟。
楚宫倾国:楚王宫里的美女,比喻蔷薇花。
钗钿(diàn)堕处:花落的地方。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桃蹊(xī):桃树下的路。柳阴:绿柳成荫的路。
多情为谁追惜:即“为谁多情追惜”,意即还有谁像我一样多情地痛惜花残春逝呢?
惹:挑逗。珍丛:花丛。
强簪巾帻:勉强插在头巾上。巾帻:头巾。恐断红、尚相思字:唐代卢渥到长安应试,拾得沟中漂出的红叶,上面有宫女题诗。后来娶了那位宫女为妻,正好是题诗者。见范《云溪友议》本句用红叶比喻落花。
向人欹侧:向人表示依恋媚态。
断红:用唐代卢渥和宫女在红叶上题诗的典故。联系前句,意指红花飘零时,对人间充满了依恋之情。
《六丑·落花》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词是表达对花谢后的“追惜”之情和对自己“光阴虚掷”的“追惜”之情。词的特色与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相似,值得一读。
词的上片描写了春归花谢的景象。开头两句“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明确了时令和主人公的身份,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其中,“试酒”指的是农历四月初,根据《武林旧事》的记载,这是一个特定的时令。词人长期在外旅行,此时春天即将过去,不禁感叹光阴虚度,表达出含蓄而不明显的情感。整首词贯穿着“正”字和“怅”字,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这三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词人不忍心让春天虚度而珍惜春光的情感。“过翼”用鸟飞的比喻形容春天的迅速离去,这三句句句转折:“愿春暂留”表示不愿意让春天虚度,珍惜春光;“春归如过翼”春天不仅不停留,反而像飞鸟一样迅速离去,成为虚度;“一去无迹”不仅快如飞鸟,而且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通过这三句,词人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周济评价说:“十三字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以下如鹏羽自逝。”这五句描写了春天的离去,是整首词的开头。
接下来突然提出了“为问花何在?”这一问点醒了词的主题,又轻轻地停顿下来。谭献认为:“‘为问’三句,搏兔用全力。”陈廷焯指出:“……此处点醒题旨,既突兀,又绵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笔,却满纸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从“夜来风雨”到上片结束的部分,都是由这一问引出的,振奋了整首词。“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这两句正面描写了落花。“倾国”指的是美人,这里用美人来比喻落花。在唐代就有以美人比喻落花的诗句。沈亚之的《异梦录》中写道:“王炎梦游吴,同葬西施。”韩偓的《哭花》诗中写道:“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这里本应该说吴宫,但是由于律诗的限制,所以借用了“楚宫”。这三句描写了因为夜来的风雨而落下的花朵。
《六丑·落花》赏析详情»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是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曾历任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务。在徽宗时期,他担任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周邦彦精通音律,创作了许多新的词调。他的作品主要描写闺情和羁旅,也有一些咏物之作。他的格律非常谨严,语言典丽精雅,尤其擅长长调的铺叙。他被后来的格律派词人所崇拜,被称为“词家之冠”。他的代表作品收录在《清真集》中,这部作品流传至今。周邦彦于1121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