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一: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注释: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金陵五题·石头城》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刘禹锡在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当时,大唐帝国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国家的繁荣逐渐消退。刘禹锡在这首诗中的主旨是讽刺现实,通过描绘六朝的灭亡来表达对国家衰微的感叹。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够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智慧,以避免重蹈覆辙。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金陵五题·石头城》创作背景详情»
《怀石头城》这首诗中,通过描写荒凉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和悲凉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写道:“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诗人通过描绘山围故国的景象,表达了石头城的荒芜和废墟的悲凉。接着,诗人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描绘了江潮拍打着空城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城市的荒凉和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月照空城”。诗人提到了淮水和旧时月,淮水曾经是六朝时代的繁华之地,而旧时月则见证了六朝豪华之都的辉煌。然而,现在只有旧时月仍然从淮水东边升起,照亮着这座空城。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中,诗人将石头城置于荒凉的山水和寂寞的月夜之中,以突出故国的没落和人生的凄凉。诗中的景物描写虽然具体,但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和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诗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悲凉和感慨。
与李白的《苏台览古》相比,刘禹锡的《怀石头城》更加含蓄和深远。李白在诗中强调了江月的不变和对过去的怀念,而刘禹锡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含蓄的语言来表达对故国的悲凉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总之,刘禹锡的《怀石头城》通过描写荒凉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和悲凉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虽然具体,但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和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感慨。
《金陵五题·石头城》赏析详情»
李白的《苏台览古》被认为是一首描绘故国荒凉的怀古诗。诗中通过描写江月和石头城的废墟,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繁华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这首诗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沉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李白运用了“只今惟有”这四个字来强调江月的存在,将其与苏台的废墟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中的江月显得格外珍贵,也凸显了故国的荒凉和繁华的消逝。相比之下,刘禹锡的《旧时月》并没有使用这样的限制词,而是通过含蓄的语言和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使得诗境更加浑厚和深远。
诗人将石头城放置在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和朦胧的月夜中,以突出故国的荒凉和没落。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具体,但每一句都融合了诗人对故国萧条和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中的景物成为了诗人内心感受的象征。
诗人在怀古抒情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君主的期望。他希望君主能够从前车之覆中汲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这种寄托使得诗中的怀古情感更加深刻和真挚。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后,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这表明他对李白的诗歌表达方式的赞赏和认可。这首诗对后来的金陵怀古诗词产生了影响,许多诗人在创作中借鉴了《石头城》的意境和词语。例如元代萨都剌的《念奴娇》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都在一定程度上化用了《石头城》的诗意,成为了名篇。
总的来说,李白的《苏台览古》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一首被后人广泛赞誉和借鉴的名篇。它通过描绘故国的荒凉和繁华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金陵五题·石头城》名家评价详情»
刘禹锡(772-842)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彭城(今徐州),是汉族人,祖籍洛阳。他自称是汉中山靖王的后裔。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豪”。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政治上,刘禹锡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然而,他参与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的历史学家和收藏家周新国先生的考证,刘禹锡在被贬期间写了著名的诗作《汉寿城春望》。
关于刘禹锡的生平和思想,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料和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