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原文赏析

  • làng
    táo
    shā
    ·
    dān
    yáng
    tíng
    shàng
    zuò
  • [
    sòng
    dài
    ]
    yóu
  • 绿
    shù
    àn
    cháng
    tíng
    zūn
    yáng
    guān
    cháng
    hèn
    kān
    wén
    kuàng
    jīn
    cháo
    qiū
    shēn
    shì
    xíng
    rén
  • qīng
    leì
    luó
    jīn
    xiāo
    hún
    jiāng
    hèn
    qià
    píng
    fēn
    ān
    qiān
    xún
    héng
    tiě
    suǒ
    jié
    duàn
    yān
    jīn

原文: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相关标签:友人离别浪淘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长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如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水一样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水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注释:
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水上,故名。”“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风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浮玉亭,需亭北。”“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长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以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吴人凭借长江天险,于水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陆游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五月被任命为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负责管理该地的政务和司法事务。然而,仅仅一年后,陆游离开了镇江府,他在离开之前在镇江府西的浮玉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饯行仪式。

这篇创作背景主要描述了陆游在离开镇江府之前的情景。浮玉亭是一个美丽的景点,位于镇江府的西部,是陆游在镇江府任职期间经常去的地方之一。在他即将离开镇江府之际,他选择在浮玉亭举行饯行仪式,以表达对这座城市和人民的感激之情。

这次饯行仪式可以被视为陆游在离开之前向镇江府的官员、士人和百姓们告别的一种方式。他可能在仪式上发表了一篇词作,以表达他对这座城市和人民的深情厚意。这篇词作可能描述了他在镇江府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这次饯行仪式的举行也反映了陆游在镇江府任职期间的成就和影响力。作为一位通判,他在管理和司法事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赞誉。他的离开无疑给镇江府带来了一定的失落和不舍。

总之,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陆游在宋孝宗隆兴二年五月除任左通直郎通判镇江府,并在次年离开之前在浮玉亭举行的饯行仪式。这次仪式反映了陆游在镇江府任职期间的成就和影响力,以及他对这座城市和人民的感激之情。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独运。词人将离别的悲伤与江水的流动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惜和离别的痛苦。

整首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和表达离别之恨,展现了词人对友谊的真挚感情和对离别的悲伤。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词意更加深刻,情感更加真实。整体上,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陆游的照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破阵子

宋代 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五柳先生传

魏晋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桂枝香·吹箫人去

宋代 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