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后妃居住的幽深的房里;灯光照着绘有图画的屏风,屏风上的山色一片浓绿,显得格外古雅庄重。听见冰冷的夜雨敲打芭蕉声,惊断了房里她的好梦;醒来看见攀龙香炉的香烟,在绣花缎被上空飘升。失去了皇帝的恩宠啊,她已久住长信宫中,帷帐里萧条凄冷;原来的椒殿闲置无用,门儿关锁冷冷清清。
皇帝车驾来的路上,长满了苔藓一层。绣帘默默地低垂,过很长时间才听见,一声更漏传进宫中。她的容颜木槿花似的,憔悴在不知不觉之中。她羞于梳理乌黑的发髻,独坐呆望满面愁情;伤感的目光注视之处,皇帝乘坐的车渐渐失去行踪。不知何时才能盼到,皇帝仪仗重临再降恩宠?啊,她正在悲苦地心驰神往,翠绿的梧桐又移动了阴影。
注释:
此为现存文人词中最早的长调,写宫女的怨情。
洞房:深邃的内室。
画屏二句:形容室内屏风上所画山色。凝翠,凝聚着绿色。沉沉,茂盛、浓重貌。
惊断句:谓雨打芭蕉,惊醒宫中女子的好梦。
龙烟:龙脑香燃烧时散发的烟气。龙脑,又称瑞脑、冰片,系从龙脑香树干中提取膏汁制成。
辞恩句:谓失宠。长信,汉宫名。
椒殿句:谓宫门常闭。椒殿,后妃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壁,取温香多子之义扁,关闭。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的道路,因久不临幸,故生青苔。
迟迟句:谓更漏声缓慢地传入宫禁,形容夜长难耐。漏,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多称玉漏。丹禁:古代宫禁涂以红色,故称。
舜华:即木槿,夏秋开花,朝开暮敛,古人多形容青春易逝。一作舜华。
翠鬟羞整:谓羞于梳妆。翠梁,指黑发。哭,环形发式。
金舆:帝王的车驾。
彩仗:帝王的仪仗。
消魂:又作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
《八六子·洞房深》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牧的这首八六子是一首宫怨词,词的上片着力刻画环境的孤寂、冷清,下片情与景交错而行,写出弃妃心中的希望、惆怅、寂寞与无奈,整首词铺叙委婉,时而抒情,时而布景,井然有序。
词的上片以“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三句开篇,描绘了居室所在庭院深深,室内陈设华丽、气氛凄清的景象。通过“灯照”和“画屏”,词中点明了此处所写为夜间景况;而“深”、“凝”、“沉沉”四字,则渲染了夜中女主人公居室氛围的典雅凝重的特征。
下片以“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三句,写出了客观环境的幽静清凉。通过“冷滴”一语,词揭示了女主人公的神经极其敏感,她因为相思之苦而心境脆弱,即使是雨打芭蕉的声音也能惊醒她;而“红窗”之“红”字,则象征着凝重的压抑的氛围中主人公孤独的心理只有在“红窗好梦”中才有片刻解脱;而梦醒之后,女主人公看到龙形香炉中冒出的烟雾弥漫室内、沾满锦被,无限哀思有如袅袅薰烟不断上升消散,愈见其凄清之意。“龙烟”是指攀龙香炉内所燃香料之烟,飘渺而至,笼罩绣衾,若有若无,虚虚实实。这高贵典雅的环境衬托出女主人公的身份,也衬托出其心境。
接着,“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点明女主人公身份是已失宠之宫妃。“长信宫”多为失宠后妃居处代称,屡屡出现于唐人诗中。词中的“久归”,点明自己失宠日久,因而“凤帐”形同虚设、宫门常关闭不开。“椒殿闲扇”是说她至长信宫后,原来居处已被锁起闲置。
最后,“辇路苔侵。”过片一句,青苔长满了皇帝车驾的必行之路,说明皇帝久已不行幸,与上片之”辞恩久归长信”相呼应,以形象的画面揭示宫妃的冷落处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寂寞和无奈,同时也揭示了宫廷中宠辱不惊的残酷现实。词中的环境描写和情感表达相互交织,使整首词充满了凄凉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八六子·洞房深》赏析详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他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是汉族人。为了与同为杜姓的杜甫区分,人们常称他为“小杜”。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被誉为唐代文学的双璧。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南樊川别墅,因此后世常称他为“杜樊川”。他的作品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细腻,以描写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杜牧的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等。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关于杜牧的生平和死亡,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历史记载,他生于公元803年,但死亡的确切时间并没有记录下来。根据推测,他大约在852年左右去世。然而,关于他的死因和具体情况,历史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总之,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婉约派的作品闻名于世。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尽管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但他的诗歌作品仍然被后人广泛传颂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