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五首》原文赏析

  • gǎn
    chūn
    shǒu
  • [
    táng
    dài
    ]
    hán
  • xīn
    gāo
    huā
    zuì
    xiān
    kaī
    qīng
    tiān
    lòu
    zuò
    shǐ
    huí
  • rén
    jiá
    míng
    gēng
    qiǎn
    zhì
    zhuàn
    qīng
    beī
  • xuǎn
    zhuàng
    jūn
    xìng
    weí
    yòng
    zuò
    kuáng
    cháo
    lún
    yóu
    peí
  • jīn
    dào
    xián
    chù
    hái
    yǒu
    shī
    kāng
    zaī
  • luò
    yáng
    dōng
    fēng
    shí
    lái
    chuān
    àn
    liǔ
    chūn
    quán
    huí
  • gōng
    mén
    suǒ
    suī
    yǒu
    jiǔ
    chén
  • shàng
    qiáo
    cháo
    chū
    lóu
    bái
    zhèng
    cuī
    weí
  • yín
    cùn
    hèn
    zhì
    duǎn
    shuí
    néng
    cái
  • chūn
    tián
    gēng
    shí
    cuī
    wáng
    shī
    beǐ
    tǎo
    dāng
    huí
  • fàng
    chē
    zài
    cǎo
    nóng
    shì
    zhàn
    shuí
    niàn
    zaī
  • cài
    zhōu
    jié
    jiù
    jiāng
    jiàn
    lián
    piān
    lái
  • cháo
    tíng
    weì
    xǐng
    yǒu
    kěn
    chuī
    píng
  • qián
    suí
    yǐn
    bài
    biǎo
    huí
    xiào
    yán
    kǒu
    huān
  • chéng
    bié
    shì
    lín
    fēng
    qiào
    jùn
    chén
  • yīn
    róng
    jiē
    zhī
    xiōng
    xiāng
    xún
    lái
  • tiān
    gōng
    gāo
    guǐ
    shén
    è
    bǎo
    xìng
    mìng
    chéng
    nán
    zaī
  • xīn
    huā
    fáng
    quán
    kaī
    jiāng
    shuaī
    zhèng
    shèng
    pín
    lái
  • qīng
    chén
    huī
    huī
    zhú
    xiá
    báo
    gěng
    gěng
    yān
  • cháo
    míng
    àn
    tàn
    kuàng
    nǎi
    mǎn
    chéng
    cuī
    tuí
  • yíng
    fán
    sòng
    xiè
    bié
    yǒu
    shuí
    kěn
    liú
    liàn
    shào
    huán
    huí

原文: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相关标签:春天写景抒情组诗

译文及注释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辛夷:辛夷又名望春花,属木兰科植物。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孺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无由陪。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纳节:官职 唐、宋节度使改任仆射、尚书、侍郎之称。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前随杜尹拜表回,笑言溢口何欢咍。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临汝:地名,临汝县,现河南省汝州市。

音容不接只隔夜,凶讣讵可相寻来。

天公高居鬼神恶,欲保性命诚难哉。

辛夷花房忽全开,将衰正盛须频来。

清晨辉辉烛霞日,薄暮耿耿和烟埃。

朝明夕暗已足叹,况乃满地成摧颓。
摧颓:衰败,毁废,转动倾侧的样子。

迎繁送谢别有意,谁肯留恋少环回。 《感春五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①感春五首:这是韩愈写的一组诗,主题是感受春天的美好。共有五首诗组成。

②辛夷:辛夷是一种植物,也叫望春花,属于木兰科。它的花色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香气浓郁。

③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

④纳节:纳节是指官职,唐宋时期节度使改任仆射、尚书、侍郎等职位。

⑤临汝:临汝是一个地名,指的是河南省汝州市的临汝县。

⑥摧颓:摧颓的意思是衰败、毁废,形容物体转动倾侧的样子。 《感春五首》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本文的创作背景是在中年时期,作者曾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在这个职位上,作者曾上书请求减免徭役赋税,并批评朝政。然而,由于他的言论和行动引起了朝廷的不满,最终被贬为阳山令。

就在这个时候,顺宗即位,并开始进行政治改革。他组建了王叔文集团,希望通过这个团体来推动政治改革。然而,作者对这些改革持有反对立场,因此与宦官和权贵们产生了冲突和对抗。

由于与宦官和权贵们的对抗,作者的仕途一直不得志。他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和提拔,一直处于边缘地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产生了。

本文可能会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述他在阳山令的职位上的生活和遭遇。通过描写他与宦官和权贵们的对抗,展现他对政治改革的坚持和反抗精神。同时,也可以通过描写他在阳山令的职位上的种种困境和挫折,表达他对仕途不得志的无奈和苦闷之情。

整个创作背景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作者的背景和经历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揭示朝廷的腐败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感春五首》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组描写春天的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到怡然自得。这五首诗一气呵成,自然而然,展现出诗人的豪放风格。诗中透露出诗人的个人情怀,通过描写美景和表达哀愁,诗人深深怀念和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尤其从“谁肯留恋少环回”这句话可以看出。整篇诗歌中,除了怀念和不舍之情,还透露出一些失意。五首诗中表现出了作者在仕途上的失意,自嘲春风,却在春景中找到了自我。诗歌的文笔精炼,曲尽其妙,展现出一代名家的风采。 《感春五首》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

韩愈于768年出生在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他是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因此也被称为韩吏部。他被谥号为“文”,又被称为韩文公。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被认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被尊称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他的作品都被收录在《昌黎先生集》中。

在思想上,韩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他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他对佛教持批判态度,主张恢复儒家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韩愈于824年去世。

猜您喜欢

谏迎佛骨表

唐代 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
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
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
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
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
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
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
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
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
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
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
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
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
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
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
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
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
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某诚惶诚恐。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

唐代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获麟解

唐代 韩愈

麟之为灵,昭昭也。
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
麟为圣人出也。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