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谢谘议咏铜雀台》原文赏析

  • tóng
    xiè
    yǒng
    tóng
    què
    tái
  • [
    nán
    beǐ
    cháo
    ]
    xiè
  • suì
    weí
    piāo
    jǐng
    gān
    zūn
    jiǔ
    ruò
    píng
    shēng
  • 西
    líng
    shù
    wén
    chuī
    shēng
  • fāng
    jīn
    rǎn
    leì
    chán
    yuàn
    kōng
    qíng
  • zuò
    yóu
    kuàng
    nǎi
    qiè
    shēn
    qīng

原文: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
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相关标签:咏物咏史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铜雀台上飘着灵帐,就像死者还活着一样供给他酒食。曹操墓地的树木都长得很茂盛了,他哪里还能听到妄伎唱歌奏乐的声音呢?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曹操这样的人物尚有一死,妾伎又何足道呢!

注释:谢咨议(名璟)是官名,指的是谢咨议的名字。
铜雀台是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年)所建的,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古邺城的西北隅。
穗帷即灵帐,帷也可以写作帏。
井干是汉代楼台的名字,在这里借指铜雀台。
郁郁形容树木茂盛。
西陵是曹操的葬地。
讵是岂的意思。
芳襟指妾伎的衣襟。
婵媛形容情思牵连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妾伎们落泪,空余感伤之情,死人也不知道。
玉座指帝位,在这里指曹操的灵位。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临死前的遗命,他要求儿子们将自己的遗体葬在邺的西岗,并命令从妾与使人住在铜雀台上,每天供食,每月初一和十五还要在灵帐前面奏乐唱歌。这个历史故事引起了南朝时期许多诗人的兴趣,他们纷纷以“铜雀台”、“铜雀妓”为题,表达了对曹操的伤感和悲痛之情。谢朓为了应和谢暻的铜雀台诗而创作了这首诗。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台祭奠的隆重场面的描写中,转向了对妾伎们的关注和同情。他通过描写曹操的盛况和儿子们的供奉,展现了曹操生前的威风和气势。然而,他也暗示了曹操死后的寂寞和悲凉。诗人通过“樽酒若平生”一句,表达了对曹操逝去的感慨和遗憾。同时,他也通过“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一句,表达了对妾伎们的同情和悲伤。诗人认为,即使是如曹操这样的英雄,也无法摆脱寂寞和孤独。更何况那些地位低下、生活艰辛的妾伎们呢。整首诗通过对曹操和妾伎们的描写,展现了曹操身后的寂寞和妾伎们的悲凉,传达了对逝去的人和事物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鉴赏详情»

金朝诗人谢朓的照片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是南朝齐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出生在汉族的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出身于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是同族,被世人称为“小谢”。

谢朓最初担任竟陵王萧子良的功曹和文学官,成为了“竟陵八友”之一。后来他被任命为宣城太守,最终成为尚书吏部郎,又被称为谢宣城和谢吏部。

然而,在东昏侯永元初年,谢朓遭到始安王萧遥光的诬陷,被关进监狱并最终死去。

谢朓曾与沈约等人共同创造了“永明体”,他的诗歌作品至今保存了200多首。这些诗作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直抒怀抱之作,其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开篇,常有佳句。此外,他的诗歌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了唐代律绝诗的先河。

猜您喜欢

游黄檗山

南北朝 江淹

长望竟何极,闽云连越边。
南州饶奇怪,赤县多灵仙。
金峰各亏日,铜石共临天。
阳岫照鸾采,阴溪喷龙泉。
残杌千代木,廧崒万古烟。
禽鸣丹壁上,猿啸青崖间。
秦皇慕隐沦,汉武愿长年。
皆负雄豪威,弃剑为名山。
况我葵藿志,松木横眼前。
所若同远好,临风载悠然。

胡无人行

南北朝 吴均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黠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与顾章书

南北朝 吴均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