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昼短》原文赏析

  • zhòu
    duǎn
  • [
    táng
    dài
    ]
  • feī
    guāng
    feī
    guāng
    quàn
    ěr
    beī
    jiǔ
  • shí
    qīng
    tiān
    gāo
    huáng
    hòu
  • weí
    jiàn
    yuè
    hán
    nuǎn
    lái
    jiān
    rén
    shòu
    寿
  • shí
    xióng
    feí
    shí
    shòu
  • shén
    jūn
    zài
    tài
    ān
    yǒu
  • tiān
    dōng
    yǒu
    ruò
    xià
    zhì
    xián
    zhú
    lóng
  • jiāng
    zhǎn
    lóng
    jué
    lóng
    ròu
    shǐ
    使
    zhī
    cháo
    huí
  • rán
    lǎo
    zhě
    shào
    zhě
  • weí
    huáng
    jīn
    tūn
    bái
  • shuí
    rèn
    gōng
    yún
    zhōng
  • liú
    chè
    mào
    líng
    duō
    zhì
    yíng
    zhèng
    guān
    feì
    bào

原文: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相关标签:议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飞逝的时光,请您喝下这杯酒。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可在何处,太一哪里真有?
天的东方生有神树,下置神龙衔烛环游。
我要斩断神龙的足,咀嚼神龙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回,夜晚不能潜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必吞黄金,食白玉?
有谁见过任公子,升入云天骑碧驴?
刘彻求长生,最后只能在茂陵中慢慢腐烂成骨,嬴政求仙药,死后棺车白费了掩臭的腌鱼。

注释:
光:飞逝的光阴。南朝梁沈约《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劝尔”句:语出《世说新语·雅量》:“晋代孝武帝司马曜时,天上出现长星(即彗星),司马曜有一次举杯对长星说:‘劝尔一杯酒,自古哪有万岁天子?’”
青天、黄地:语出《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色也,天玄而地黄。”
煎人寿:消损人的寿命。煎:煎熬,消磨。
“食熊”句:古人以熊掌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为珍肴,富贵者才能食之。
蛙:代指贫穷者吃的粗劣食品。
神君:汉时有长陵女子,死后被奉为神,称神君。汉武帝病时曾向她乞求长生。(参看《史记·封禅书》)
太一:天帝的别名,是天神中的尊贵者。战国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安:哪里。
若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名,东方日出之地有神木名扶桑,西方日落处有若木。屈原《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
衔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住在天之西北,衔烛而游,能照亮幽冥无日之国。屈原《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这里借指为太阳驾车之六龙。
不得:不能。 《苦昼短》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元和年间,即公元806年至820年之间。当时,唐朝的宪宗李纯非常迷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之药。他甚至任命了一位方士为台州刺史,这种行为可谓荒唐至极。皇帝的追求长生不老的行为影响了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纷纷效仿,追求仙丹妙药,追求长生不老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李贺写下了这首诗,用以讽刺和嘲笑这种荒唐的追求。 《苦昼短》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段,诗人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思考。诗人以“天东有若木,人生如朝露”开头,将人生比喻为朝露,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接着,诗人以“世事如风烟,人情似浮云”形容世事变幻无常,人情薄如云烟。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叹。诗人接着以“少者不哭,老者不言”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奈和对时光的无情。年轻人不哭泣,老年人不言语,是因为他们都深知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流逝,已经习惯了这种无奈和无情。整段诗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的六句(从“人生如朝露”至“何事不可见”)是第三段。这一段,诗人以“人生如朝露,何事不可见”开头,再次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接着,诗人以“人生如梦幻,何事不可猜”表达了对人生的幻化和不可预测的思考。诗人通过对生命和梦幻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捉摸的感叹。最后,诗人以“人生如浮云,何事不可摄”结束全诗,再次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整段诗意深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幻化和世事的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苦昼短”为题,通过对生命短暂和世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深刻认识。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和时光的痛苦和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慨。 《苦昼短》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贺的照片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长吉,汉族,出生于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他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朝郑王李亮的后裔。

李贺被誉为“诗鬼”,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并称为唐代三李。他的诗集《昌谷集》流传至今。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受赞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抑郁感伤和焦思苦吟。他在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的职位,回到了昌谷。然而,他在27岁的年纪英年早逝。

猜您喜欢

绿章封事

唐代 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咨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弄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致酒行

唐代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开愁歌

唐代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