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当年,你这个品行高洁的人出任小小的吏曹,我送你,行走在长堤上,看见碧绿的春草,想到自己也穿着青袍,位居下僚。
今天,我的心情随着汝水的春波而晃动;你的兴致,想来一定是跟随着并州城门上的月亮,渐渐升高。
哎,这世上难道会没有千里马?不,只不过是人群中找不到善于相马的九方皋。
家乡有船可载酒有网可捕鱼,还是回去吧,我们过去游玩的溪水中眼前正漂浮着落花,水深恰好一篙。
注释:平舆:故城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六十里。
李子先:黄庭坚的同乡好友,时在并州(山西太原)任小官。
并(bīng)州:为古代地名。《史记》五帝本纪中讲:“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和河北省保定市一带地区。汉武帝时,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治所在今山西太原。
前日:前些日子;往日。
幽人:隐士。此指品行高洁的人。
吏曹:官署名。东汉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后改为选部,魏晋以后改称吏部。泛指官吏。
青袍:汉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汝水:源出河南嵩县,东流注入淮河。
并门:指并州。
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他曾为秦穆公求得千里马。
篙(gāo):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译文及注释详情»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叶县尉。然而,由于到官的时间拖延,他受到了上级官吏的责备和指责。叶县尉这个职位地位较低,俸禄也不足以养家糊口,因此黄庭坚一直心情郁闷不乐。
正是在熙宁四年(1071年)的春天,黄庭坚决定辞去叶县尉的职务。他深感自己在官场上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重视,因此产生了归隐湖山的念头。他希望能够远离尘嚣,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正是黄庭坚在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的失望和对于自由的向往。他渴望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回归到湖山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希望能够在湖山之间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摆脱俗世的束缚。
这首诗反映了黄庭坚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自由的渴望。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于自由的向往。这也是黄庭坚创作背景的重要一环,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创作背景详情»
《过平舆怀李子先》是黄庭坚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写自己与李子先相隔遥远、各自不得志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现状的不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仗工稳的表达方式,展现了黄庭坚的诗词功力。诗的结尾,黄庭坚劝李子先解官归故里,与自己一同游玩,通过描绘水涨花落、渔船载酒的图景,进一步强调了归乡的美好。整首诗以章法严谨著称,被人们推崇。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赏析详情»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出生于1045年8月9日,出生地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一起被称为“一祖三宗”,其中黄庭坚是其中一宗。
黄庭坚曾在苏轼门下学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一起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苏轼齐名,被世人称为“苏黄”。黄庭坚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山谷词》,这部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黄庭坚的书法也非常出色,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格,被誉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逝世于1105年5月24日,享年60岁。他的一生为文学和书法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