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送辛大之鄂》原文赏析

  • xià
    sòng
    xīn
    zhī
    è
  • [
    táng
    dài
    ]
    mèng
    hào
    rán
  • nán
    guó
    xīn
    shì
    yán
    guī
    jiù
    zhú
    lín
    weì
    féng
    diào
    dǐng
    yòng
    yǒu
    chuān
    xīn
  • wàng
    zhě
    tián
    yuán
    zài
    hàn
    yīn
    yīn
    jūn
    xiāng
    yáo
    shì
    weī
    yín

原文: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相关标签:送别思乡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主要是对一首诗进行解读和分析。诗中前四句描写了一个名叫辛大的南方居士要回家乡的情景。他心怀济川之心,但却未能发挥调鼎之用。济川在这里是指求官的比喻,而调鼎原本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但实际上只是表达了他想要求个一官半职,却未能如愿以偿。有人将济川心解读为救世济民的心,但这种解读未免太过夸张。

后半首诗则是作者自己的抒发。他自称为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辛大要回家乡,所以远地寄来这首诗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指的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人。这是一种高尚的比喻,实际上指的是那些在功名道路上失败的人。作者引用了《诗经·邶风》中的一首诗《式微》,讲述了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政权后流落在外的情景。这首诗劝他回去,而式微则意味着微贱。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因此,这首送别诗并没有惜别之意,而是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式微之感,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古典文学中,使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而“式馓吟”则是指“没落之歌”。 《都下送辛大之鄂》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照片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是汉族,出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他的本名不详,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名字叫浩,字叫浩然,因此被世人称为孟襄阳。

孟浩然年少时就注重节义,喜欢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同时也擅长写诗。当他四十岁的时候,他前往京师游玩,唐玄宗听说了他的诗才,下诏咏诗赞美他。然而,玄宗在赞美中说到了“不才明主弃”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孟浩然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没有追求官职。玄宗对此感到冤枉,说:“你自己不求仕途,我也从未弃绝你,为什么诬陷我?”因此,孟浩然选择放弃追求官职,继续隐居。

后来,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他在那里写了两百多首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被人们称为“王孟”,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一起被誉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猜您喜欢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唐代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洗然弟竹亭

唐代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舟中晓望

唐代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