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人世间怎会遇见牡丹这样漂亮的花,总觉这花应该生长在昆仑仙境西王母家。有如此倾国倾城的好颜色,上天应该让你晚点开放与诸花争艳!
注释:思黯:牛僧孺之字。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等职。南墅: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丞相新家即指牛僧孺的南墅。 人间世:即人世间,人间当世。 合:应该。 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此处此喻牡丹花的重瓣,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九重的增城。 阿姥:指西王母,古代神话中人名。姓杨,或云姓侯,名回,一名婉衿。居于昆仑山。 倾城:这里以美人倾城的美貌来比喻牡丹花色的艳美。 晚发:晚开。牡丹花在暮春开放。 赛:胜过。 诸花:他花。
《思黯南墅赏牡丹》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开成二年(837年)五月辛未,牛僧孺担任东都留守,他在洛阳南郭建造了一座别墅。在别墅中,牛僧孺将他在淮南时收集的珍贵嘉木怪石摆放在阶廷上,并在庭院中大量种植了牡丹花。这个时候,牛僧孺经常邀请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到庭院中吟诗、唱和并欣赏牡丹花。刘禹锡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思黯南墅赏牡丹》创作背景详情»
赞美牡丹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诗人认为牡丹花是百花之中最雍容华艳的,被称为国色天香。诗中通过对牡丹花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诗人以虚写的手法,将牡丹花比喻为日月精华的结晶,表达了对牡丹花高贵和珍贵的评价。诗人还运用了典故,通过描写牡丹花压倒其他花卉的美丽,展示了牡丹花的独特魅力。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和描写,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思黯南墅赏牡丹》赏析详情»
刘禹锡(772-842)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彭城(今徐州),是汉族人,祖籍洛阳。他自称是汉中山靖王的后裔。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豪”。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的诗作以婉约派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政治上,刘禹锡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然而,他参与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的历史学家和收藏家周新国先生的考证,刘禹锡在被贬期间写了著名的诗作《汉寿城春望》。
关于刘禹锡的生平和思想,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料和作品可以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