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问我是哪里人。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注释:
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太息:同“叹息”。
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适:到。
《门有万里客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简析将讨论一首描写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悲惨情状的诗歌。
这首诗以战乱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这种环境下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亡的悲惨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人们的流亡状态,表达了他们的困境。诗中可能描述了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境况。这种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无助和无奈。
其次,诗人可能通过描绘人们的悲惨情状,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痛心。他可能通过描写人们的疲惫、饥饿和病痛,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这种描写可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使他们对战争的残酷性产生深思。
最后,诗人可能通过描绘人们四处流亡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他可能通过描写人们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和平的追求。这种描写可能激发读者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痛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这首诗引起读者对战争的反思,同时激发了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
《门有万里客行》简析详情»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三国曹魏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同时也是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在他生前,他曾被封为陈王。去世后,他被追封为陈思王。因此,他也被称为陈思王曹植。
曹植以其在文学上的造诣而闻名,后人将他与曹操和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更是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说明曹植在文学领域的才华非常出众。
在王士祯的论述中,他认为在汉魏以来的两千年间,只有曹植、李白和苏轼这三位诗人可以被称为“仙才”。这也再次证明了曹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于曹植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92年,去世于232年。他的谥号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