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有万里客行》原文赏析

  • mén
    yǒu
    wàn
    xíng
  • [
    liǎng
    hàn
    ]
    cáo
    zhí
  • mén
    yǒu
    wàn
    wèn
    jūn
    xiāng
    rén
  • qiān
    shàng
    cóng
    zhī
    guǒ
    xīn
    suǒ
    qīn
  • wǎn
    shàng
    duì
    tài
    qián
    chén
  • běn
    shì
    shuò
    fāng
    shì
    jīn
    weí
    yuè
    mín
  • xíng
    xíng
    jiāng
    xíng
    shì
    西
    qín

原文: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相关标签:乐府战乱人民迁徙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问我是哪里人。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注释:
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太息:同“叹息”。
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适:到。 《门有万里客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将讨论一首描写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悲惨情状的诗歌。

这首诗以战乱为背景,描绘了人们在这种环境下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亡的悲惨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

首先,诗人通过描写人们的流亡状态,表达了他们的困境。诗中可能描述了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境况。这种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无助和无奈。

其次,诗人可能通过描绘人们的悲惨情状,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痛心。他可能通过描写人们的疲惫、饥饿和病痛,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苦难。这种描写可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使他们对战争的残酷性产生深思。

最后,诗人可能通过描绘人们四处流亡的情景,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他可能通过描写人们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和平的追求。这种描写可能激发读者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痛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这首诗引起读者对战争的反思,同时激发了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 《门有万里客行》简析详情»

两汉诗人曹植的照片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三国曹魏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儿子,同时也是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在他生前,他曾被封为陈王。去世后,他被追封为陈思王。因此,他也被称为陈思王曹植。

曹植以其在文学上的造诣而闻名,后人将他与曹操和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谢灵运更是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称他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说明曹植在文学领域的才华非常出众。

在王士祯的论述中,他认为在汉魏以来的两千年间,只有曹植、李白和苏轼这三位诗人可以被称为“仙才”。这也再次证明了曹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于曹植的出生和死亡,他出生于192年,去世于232年。他的谥号是“思”。

猜您喜欢

君子行

两汉 曹植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公宴

两汉 曹植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飚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朔风诗五章

两汉 曹植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愿随越鸟,翻飞南翔。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子好芳草,岂忘尔贻。
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弦歌荡思,谁与销忧。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