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原文赏析

  • shā
    xíng
    ·
    miǎn
    dōng
    lái
    dīng
    weì
    yuán
    zhì
    jīn
  • [
    sòng
    dài
    ]
    jiāng
    kuí
  • yàn
    yàn
    qīng
    yíng
    yīng
    yīng
    jiāo
    ruǎn
    fēn
    míng
    yòu
    xiàng
    huá
    jiàn
    cháng
    zhēng
    báo
    qíng
    zhī
    chūn
    chū
    zǎo
    beì
    xiāng
    rǎn
  • bié
    hòu
    shū
    bié
    shí
    zhēn
    xiàn
    线
    hún
    àn
    zhú
    láng
    xíng
    yuǎn
    huái
    nán
    hào
    yuè
    lěng
    qiān
    shān
    míng
    míng
    guī
    rén
    guǎn

原文: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相关标签:宋词三百首记梦怀人恋情踏莎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她的身姿轻盈,声音柔软,我清楚地在梦中再次见到了她。我仿佛听到她对我说:“长夜多么寂寞啊,你这个无情的人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刚开始,但我的相思情怀早已渗透了一切。”

自从我们分别以后,她在来信中说的一切,还有她为我刺绣和缝纫的针线活,都让我思念不已。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是传说中的倩女一样,灵魂离开了身体,在暗中跟随着我远行。我向西望去,淮南在洁白明亮的月光下显得那么冷清。想必她的灵魂,也像西斜的月亮一样,在幽暗的世界中独自归去,没有人照料。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是一种五十八字的双调词牌,韵脚为仄音。还有一种转调的踏莎行,有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韵脚为仄音。
沔东:唐、宋时期的州名,今湖北汉阳(属于武汉市),姜夔年轻时曾流亡在此地。丁未元日: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
燕燕、莺莺:借指心爱的人。苏轼在《张子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中写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华胥:指梦境。
郎行:指情郎所在的地方。
淮南:指合肥。
冥冥:指自然界的幽暗深远之处。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作者姜夔在合肥结识了一位女郎,并与她分手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在淳熙十四年元旦,姜夔从汉阳东去湖州的途中,他在金陵梦见了他远离的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段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女郎之间的感情故事,以及作者对她的深深眷恋。作者在年轻时与女郎相识,但最终他们分手了。然而,即使分手多年,作者仍然无法忘记她。在他旅途中的金陵,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他远离的恋人。这个梦让他对过去的感情再次涌上心头,激发了他写下这首词的灵感。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述作者与女郎的感情经历,展示了作者对她的深情眷恋。这种眷恋在作者的梦中得到了表达,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词的灵感。这个背景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这首词的情感背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词的内涵。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以梦见情人为开端,以情人梦魂归去为结尾,紧扣感梦之主题,意境极为浑成。词的前半部分通过称呼“莺莺燕燕”展现出一种缠绵情意,同时也比喻了情人的体态和声音。这里还借用了《列子》中黄帝梦游华青氏之国的情节,将梦境与现实相联系。接下来,词人通过情人的自述,表达了对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地说,在这春夜中,你又怎能完全理解我相思的深重呢?这句话暗示了换位思考的情感。

接着,词的后半部分写出了别后思念之情。词人提到了情人寄来的书信和为自己做的衣衫,虽然只是写出了物件,但却表达了情感的深至。然后,词人进一步写出了情人的情感,说她甚至连魂魄也离开躯体,追逐词人来到远方。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词人梦醒后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明月下的淮南千山清冷,她独自归去无人照管。这里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怜香惜玉之情和深切的负疚之感。

整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意境极为浑成。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中的情节,以倩娘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为灵感。在意境与措辞上,融合了杜诗《梦李白》和《咏怀古迹》的句意,自然浑融,不留痕迹。整篇赏析通过对词的分析,揭示了其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赏析详情»

金朝诗人姜夔的照片
姜夔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猜您喜欢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

宋代 韩维

归雁低空,游蜂趁暖。凭高目向西云断。具茨山外夕阳多,展江亭下春波满。
双桂情深,千花明焕。良辰谁是同游伴。辛夷花谢早梅开,应须次第调弦管。

踏莎行

宋代 欧阳澈

雁字书空,橘星垂槛。江天水墨秋光晚。香丝袅袅祝尧年,公庭锡宴挥金碗。
醉索蛮笺,狂吟象管。珠玑灿灿惊人眼。遏云更倩雪儿歌,从教拍碎红牙板。

踏莎行 江上阻风

元代 梁寅

叠浪堆琼,横烟织素。
停桡避险湾头住。
汀洲连水水连云,何曾迷却归人路。
今夕聊淹,明朝须去。
休愁休怨休嗔怒。
还家正属好风光,啼莺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代 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踏莎行

宋代 李之仪

一别芳容,五经寒暑。
回文欲寄无鳞羽。
多情犹自梦中来,向人粉泪流如雨。
梦破南窗,愁肠万缕。
那听角动城头鼓。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