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她的身姿轻盈,声音柔软,我清楚地在梦中再次见到了她。我仿佛听到她对我说:“长夜多么寂寞啊,你这个无情的人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刚开始,但我的相思情怀早已渗透了一切。”
自从我们分别以后,她在来信中说的一切,还有她为我刺绣和缝纫的针线活,都让我思念不已。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是传说中的倩女一样,灵魂离开了身体,在暗中跟随着我远行。我向西望去,淮南在洁白明亮的月光下显得那么冷清。想必她的灵魂,也像西斜的月亮一样,在幽暗的世界中独自归去,没有人照料。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是一种五十八字的双调词牌,韵脚为仄音。还有一种转调的踏莎行,有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韵脚为仄音。
沔东:唐、宋时期的州名,今湖北汉阳(属于武汉市),姜夔年轻时曾流亡在此地。丁未元日: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
燕燕、莺莺:借指心爱的人。苏轼在《张子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中写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华胥:指梦境。
郎行:指情郎所在的地方。
淮南:指合肥。
冥冥:指自然界的幽暗深远之处。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作者姜夔在合肥结识了一位女郎,并与她分手后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在淳熙十四年元旦,姜夔从汉阳东去湖州的途中,他在金陵梦见了他远离的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这段背景描绘了作者与女郎之间的感情故事,以及作者对她的深深眷恋。作者在年轻时与女郎相识,但最终他们分手了。然而,即使分手多年,作者仍然无法忘记她。在他旅途中的金陵,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他远离的恋人。这个梦让他对过去的感情再次涌上心头,激发了他写下这首词的灵感。
这篇创作背景通过描述作者与女郎的感情经历,展示了作者对她的深情眷恋。这种眷恋在作者的梦中得到了表达,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词的灵感。这个背景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这首词的情感背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词的内涵。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词的分析和解读。这首词以梦见情人为开端,以情人梦魂归去为结尾,紧扣感梦之主题,意境极为浑成。词的前半部分通过称呼“莺莺燕燕”展现出一种缠绵情意,同时也比喻了情人的体态和声音。这里还借用了《列子》中黄帝梦游华青氏之国的情节,将梦境与现实相联系。接下来,词人通过情人的自述,表达了对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地说,在这春夜中,你又怎能完全理解我相思的深重呢?这句话暗示了换位思考的情感。
接着,词的后半部分写出了别后思念之情。词人提到了情人寄来的书信和为自己做的衣衫,虽然只是写出了物件,但却表达了情感的深至。然后,词人进一步写出了情人的情感,说她甚至连魂魄也离开躯体,追逐词人来到远方。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词人梦醒后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明月下的淮南千山清冷,她独自归去无人照管。这里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怜香惜玉之情和深切的负疚之感。
整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意境极为浑成。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中的情节,以倩娘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为灵感。在意境与措辞上,融合了杜诗《梦李白》和《咏怀古迹》的句意,自然浑融,不留痕迹。整篇赏析通过对词的分析,揭示了其深刻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赏析详情»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被誉为艺术全才。
姜夔的作品以空灵含蓄而著称,他在诗词、散文、书法和音乐方面都有出色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散文作品则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独到见解。姜夔的书法风格独特,笔力雄健,被誉为一代宗师。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歌曲。
姜夔的代表作品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和《绛帖平》等。这些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姜夔于1221年去世,享年67岁。他的离世给南宋文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被誉为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