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峰二首》原文赏析

  • dēng
    bǎi
    zhàng
    fēng
    èr
    shǒu
  • [
    táng
    dài
    ]
    gāo
    shì
  • cháo
    dēng
    bǎi
    zhàng
    fēng
    yáo
    wàng
    yàn
    zhī
    dào
  • hàn
    leǐ
    qīng
    míng
    jiān
    tiān
    bái
    sǎo
  • huò
    jiāng
    jūn
    lián
    nián
    zhēng
    tǎo
  • xiōng
    zhōng
    miè
    hán
    shān
    cǎo
    cǎo
  • weí
    jiàn
    hóng
    鸿
    yàn
    feī
    lìng
    rén
    shāng
    huái
    怀
    bào
    jìn
    qīng
    hòu
    shì
    huì
    huáng
    zhōng
    hūn
  • chái
    láng
    sài
    luò
    jié
    zhēng
    qián
    kūn
  • hǎi
    dǐng
    feì
    yuán
    zūn
  • ér
    jīn
    bái
    tíng
    yóu
    duì
    qīng
    yáng
    mén
  • cháo
    shì
    wèn
    jūn
    chén
    suí
    cǎo
    gēn

原文: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相关标签:登高边疆咏史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
在高山上,汉军遗留下来的堡垒高耸入云天;胡人的天空广阔苍茫。
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
匈奴最终没有被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
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

晋武帝轻忽继承人的培养和选拔之事,没有废除惠帝;惠帝登基后,晋朝终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中原地区豺狼当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
全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胡人们妄自称尊。
现在白庭地区还冲着青阳门的方向。
名利之场的事是不值得去追问的,且看那晋朝的君臣,无非都与草根同朽罢了。

注释:
百丈峰:山名,在今甘肃武威。
燕支:山名,亦名焉支山,古时在匈奴境内,位于今甘肃山丹东。唐李白《王昭君》诗之一:“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王琦注引《元和郡县志》:“燕支山,一名删丹山,在丹州删丹县南五十里。东西百馀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祁连同。”
汉垒:汉军营垒。
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王逸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胡天: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霍将军: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
此:一作“北”。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此代指唐时突厥等北方民族。
草草:骚扰不安的样子。
唯见:一作“唯有”。
晋武轻后事:晋武,即晋武帝司马炎。
惠皇: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之子。他即位后,贾后乱政,导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之祸。
瀍(chán)洛:瀍水和洛水的并称。洛阳为东周、东汉、魏、晋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地处瀍水两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 《登百丈峰二首》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登百丈峰二首》的时间和地点。据介绍,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至十二载(753年)期间创作的。在天宝十一载的秋冬季节,高适经人介绍进入陇右和河西两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担任掌书记的职务。高适先到达了武威,然后前往陇右节度使管辖的临洮。这组诗是在高适在武威期间创作的。 《登百丈峰二首》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展现了深刻的思考和疑虑。诗人通过描写登上百丈峰所见的景象,引发了对边塞战争的回忆和对其意义的思考。诗人回忆起昔日的战争,对霍去病的功勋感慨良多,但也感叹战争的徒劳和边塞问题的无解。面对自然界的从容和亘古不变,诗人感到困惑和悲哀,无法摆脱功利心态的束缚,陷入徘徊和思索之中。诗人对边疆事务的敏感和对纷扰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登百丈峰二首》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高适的照片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出生于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他是唐代大臣、诗人高侃的孙子。高适曾担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并被封为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他于永泰元年正月因病去世,追赠礼部尚书,并被谥号为“忠”。

作为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为“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一起被称为“边塞四诗人”。他的诗歌笔力雄健,气势奔放,充满了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他的文集共有二十卷。

高适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边塞壮丽景色和边塞人民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艰苦和战乱。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高适的代表作品包括《别董大》、《别李副使》、《塞下曲》等。这些作品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的诗人,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高适是一位杰出的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边塞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精神的追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您喜欢

贺新郎·西湖

宋代 文及翁

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何人是?千古恨,几时洗?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

满江红·喜遇重阳

宋代 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满江红(春雨)

宋代 汪宗臣

检点春光,阴雨过、三分之一。从头数、元宵灯夕,都无晴日。不碍郊原肥草绿,但漫丘壑沈云黑。那东君、忒煞没网维,春无力。
燕忙甚,泥浑湿。蜂愁甚,脾无密。更两旬又是,梨花寒食。蔫红殷桃吾不较,岂堪浸烂东畴麦。望前村、白鹭衬霞红,探晴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