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采莲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
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
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
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
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
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
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
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
莲花,有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
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
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
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
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
采莲歌有节拍,采莲整夜没有停歇。
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江月徘徊。
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吴姬越女如此之多。
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注释:
凫(fú):野鸭
桂棹(zhào)兰桡(ráo):桂兰均为船桨,此处均指船。下长浦(pǔ):沿着水边向下游去。
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玉腕(wàn):洁白温润的手腕。橹(lǔ):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这里可理解为船桨。
叶屿花潭:屿潭之间满是荷叶荷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深处。
江讴(ōu)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讴,徒歌。吹,有乐器伴奏的歌。
佳期:这里指采莲女和征夫约会的时光。驻:停留。
渠:伊,她。娼(chāng)家:乐妓之家。
官道:大道。把:采。
稠叠:稠密重迭。
佳人: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兹:这里。
《采莲曲》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作者正在前往交趾探望父亲王福畤的途中,途经江南时写下了这首诗。 《采莲曲》创作背景详情»
王勃的这首诗以拟乐府旧题的形式,创新地表达了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诗中描绘了一位采莲女子怀念征夫的情感。诗人选择了傍晚采莲归来的特定背景来描写,通过写景和写人的手法,展现了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
诗的开头,描写了女子采莲归来的情景,她的衣裳被湿润,荷花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这一描写展示了女子经历了一番劳动后的形象。接着,秋风吹起浪涛,野鸭和大雁受惊而高飞,触动了女子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她的兴奋之情。接下来的几句,描写了女子轻轻地摇着精美的画舫,眺望着无边无际的岛屿和水潭上盛开的荷花,耳中传来江上渔歌和吴越小曲。这些所见所闻引起了女子的相思之苦,相思成为全诗的主旨。随后,诗人用四句点明了相思的原因,是因为岁月流逝,征夫出塞至今未归,思妇在水上采莲,消磨时光,感到孤独寂寞。现在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她独自归来。这一描写呼应了首句的“归”字,表明诗所写的是采莲女子日暮归来时的相思之情。接着,诗又深入探讨了思妇的品质。尽管她独宿空床的生活令人难以忍受,但她仍然忠贞于她们的爱情,坚持自己的操守。通过反问句式,诗人表达了女子并没有沦落为娼妓,意味着她自己决不会因为亲人远戍而变心。相反,她比别人更加坚定。接下来的两句以疑问的口气,将采莲女和采桑女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在爱情上更加忠诚,这实际上是思妇的自我表白。最后,诗人通过咏物写人的手法,表达了思妇的离愁别恨。诗中描绘了江上莲花朵朵,莲叶田田,花叶纷披,十分稠密。然而,荷叶的翠绿色,比不上女子的美丽。诗的最后一句“还羞北海雁书迟”,表达了女子的离愁别恨之情。
总的来说,王勃的这首诗通过描写采莲女子的日暮归来和内心的相思之苦,展现了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创新风气。诗中运用了写景和写人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女子对征夫的思念和忠诚。诗的结尾通过咏物写人的手法,进一步表达了女子的离愁别恨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勃的才华和对爱情的理解。
《采莲曲》赏析详情»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子安,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在诗歌创作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此外,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时之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滕王阁序》等。
然而,王勃的生命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结束了。当时他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时溺水而死。这个意外的悲剧使得王勃的才华和潜力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