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园即事》原文赏析

  • jiāo
    yuán
    shì
  • [
    táng
    dài
    ]
    wáng
  • yān
    xiá
    chūn
    dàn
    shǎng
    sōng
    zhú
    nián
    xīn
  • duàn
    shān
    huà
    zhàng
    xuán
    liū
    xiè
    míng
    qín
  • cǎo
    biàn
    nán
    tíng
    huā
    kaī
    beǐ
    yuàn
    shēn
  • xián
    ráo
    jiǔ
    suí
    xìng
    chōu
    zān

原文: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相关标签:田园隐居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郊外的庭院里,春光袅袅,烟雾缭绕,我早早就欣赏到了。那青翠的松树和竹子,已经寄托了我多年的心愿。

断裂的山崖,好像一幅图画的屏风。悬崖上飞流直下的山泉,发出了像弹琴一样动听的声音。

南亭周围的草都长满了,由于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加幽深。

不问世事,闲居中有很多乐趣,可以尽情地饮酒赋诗。为了追求这种乐趣,我打算放弃官职归隐。

注释:郊园:城外的园林。即事,以目前事物为题材作诗。
春旦:春天的早晨。旦,一作“早”。
松竹:松与竹,喻坚贞的节操。故年心:多年的心愿。
断山:陡峭壁立的高山。画障:有图画的屏风。
悬溜:山泉。泻:从上而下流。鸣琴:琴声,喻泉声。
南亭:南边的亭子。
开:一作“浓”。北院:北面的庭院。
饶:多。酒赋:指喜好饮酒赋诗。
抽簪: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郊园即事》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668年左右,当时王勃担任沛王府修撰。春天的某一天,诗人决定外出游览郊外的园林,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这个美丽的春日里,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气息,这种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园林中,他沉浸在花草树木的芬芳和鸟儿的歌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这些美好的感受和观察让他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于是他开始动笔,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和自然界的变化,诗人展示了他对生命力和美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世的文人提供了灵感和启示。 《郊园即事》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进行分析和解读。全诗以清新自然、开合有度的方式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首联表明了诗人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描写春天的山景和山泉,以画障和鸣琴作比,用“疑”一词连接,表达了作者对两者之间相似之处的感受。颈联转入正面描写春天的花草,用“合”和“深”来渲染春天的无处不在和勃勃生机。尾联则写诗人游春后的感受,与首联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陶醉和对回归田园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首尾呼应,前后勾连。与其他只作正面描写的诗相比,如唐代王涯的《春游曲》中的“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在绿波中”,这首诗更加含蓄新颖、耐人寻味。通过描写迷人的满园春色,诗人抒发了自己想要弃官回归山园的愿望。 《郊园即事》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勃的照片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子安,出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在诗歌创作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此外,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时之最。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滕王阁序》等。

然而,王勃的生命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结束了。当时他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时溺水而死。这个意外的悲剧使得王勃的才华和潜力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的诗歌和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田园乐七首·其七

唐代 王维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辋川别业

唐代 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陆浑山庄

唐代 宋之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