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说好了今天前来拜访你,现在却只看到空空的书斋,而不见你的身影。
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门前的小路已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归来。
注释:
郑鄠(hù):作者友人。
空斋:空屋。
涧花:山涧里的花。涧,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
潭树:水潭边的树。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门径:当门的小路。
山霭(ǎi):山上的云气。氛氲(fēn yūn):云雾朦胧貌。
《高冠谷口招郑鄠》译文及注释详情»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经在长安求仕,但是未能成功。后来,他选择隐居终南山,与兄长一起来到高冠峪中,建起了一座简陋的别墅草堂。岑参在这里过着耕读的生活,与朋友郑鄠相距不远,经常互相拜访。然而,有一次岑参来到郑鄠的高冠谷口,却发现朋友不在,感到非常失望。于是,他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岑参对朋友的思念和失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山水秀丽的终南山中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朋友之情,展现了岑参内心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高冠谷口招郑鄠》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以描写郑鄂拜访朋友却空屋无人的情景为开端,通过对谷口的风景和环境的描绘,展现了郑鄂所居住的地方的美丽和宁静。诗中的意象如“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描绘了郑鄂所居住的地方的优美景色和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诗人通过细致独特的描写,展现了对田园野趣和隐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整首诗优美清幽,展现了岑参诗歌的特色之一,即对自然风光的细致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这首诗也展现了岑参写景绘物的不俗功力,显示了诗人艺术嗅觉的灵敏和对平凡景物中独特意蕴的捕捉能力。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郑鄂隐居山中的生活和对自然美的追求,给人以宁静和温馨的感受。 《高冠谷口招郑鄠》赏析详情»
岑参(约715-770年)是唐代边塞诗人,出生于南阳,是太宗时的功臣岑文本的重孙。岑参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从兄就读,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中进士后,最初担任率府兵曹参军。之后两次参加边塞战争,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担任掌书记;天宝末年,高仙芝被封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岑参担任其幕府的判官。在代宗时期,他曾担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因此被称为“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成都去世。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高堂满地红氍毹,试舞一曲天下无。
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
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琵琶横笛和未匝,花门山头黄云合。
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见后见回回新。
始知诸曲不可比,采莲落梅徒聒耳。
世人学舞只是舞,恣态岂能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