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疏雨洗芙蓉。玉冷佩丁东。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一番疏雨洗芙蓉:一场细雨洗净了芙蓉花。
玉冷佩丁东:玉佩冷了,佩环发出叮当声。
辘轳听带秋声转:辘轳转动时传来秋天的声音。
早凉生、傍井梧桐:早晨的凉意生起,梧桐树靠近井边。
欢宴良宵好月:欢乐的宴会在美好的月夜举行。
佳人修竹清风:美丽的女子修剪着竹子,清风吹拂着。
梧桐:一本无“梧”字。良:一作“凉”。
临池飞阁乍青红。移酒小垂虹。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临池飞阁乍青红:临池边的飞阁突然变得青红交错。
移酒小垂虹:倒酒时,酒水像小虹一样垂下。
贞元供奉梨园曲:贞元时代供奉的梨园曲。
称十香、深蘸琼钟:称颂着十种香气,深深沾染着琼浆。
醉梦孤云晓色:醉酒时做梦,孤云和黎明的颜色。
笙歌一派秋空:笙歌声充满了秋天的空气。
《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译文及注释详情»
⑴风入松:古琴曲有《风入松》,传为晋嵇康所作。又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见《乐府诗集》卷五十九,调名由此而来。《宋史·乐志》入“林钟商”,调见晏几道《小山词》。又名“风入松慢”“远山横”。双调,七十四字、七十六字,亦有七十二字体的。前后片各六句四平韵。《梦窗词》系七十六字体。
注释:《风入松》是一首古琴曲,据传是晋朝嵇康所作。此外,唐朝僧人皎然也有一首名为《风入松歌》的作品,收录于《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后来的调名就是由此而来。在《宋史·乐志》中,此曲被归入“林钟商”调,也可以在晏几道的《小山词》中找到。此曲还有其他的名字,如“风入松慢”、“远山横”。它是双调曲目,有七十四字、七十六字和七十二字体的版本。前后两个片段各有六句,使用四平韵。《梦窗词》版本的《风入松》是七十六字体的。
⑵麓翁:即史宅之,字之仁,为宋相史弥远之子。《宁波府志》中有记载:“史子仁,心非叔父弥远所为,著《升闻录》以寓规谏。避势远嫌,退处月湖,宁宗御书‘碧沚’赐之。”这里的“之”与“子”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府志》没有明确说明他是史弥远的儿子,而是称为侄子。麓翁曾经负责朝廷财政,与吴文英是同乡。
注释:麓翁,即史宅之,字之仁,是宋朝相史弥远的儿子。《宁波府志》中有记载:“史子仁,并非叔父弥远所为,著有《升闻录》以表达规谏之意。由于避免与叔父弥远的嫌隙,他退居月湖,并得到了宁宗御书‘碧沚’的赐予。”这里的“之”与“子”只有一个字的差别,《府志》没有明确说明他是史弥远的儿子,而是称为侄子。麓翁曾经负责朝廷财政,与吴文英是同乡。
⑶梧桐:一本无“梧”字。
注释:有一本文献中没有提到“梧”字。
⑷良:一作“凉”。
注释:有一种说法是将“良”字改为“凉”。
《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注释详情»
这篇鉴赏文章描述了一场秋日的宴会,以及宴会中的各种景色和氛围。文章通过描写不同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欢乐。
首先,文章以“一番”两句点出了宴客的时间,描述了夏天过后的秋凉和雨后荷池的艳红景色。接着,通过“辘轳”两句,描写了单调乏味的辘轳声和四周铺满的枯黄梧桐叶,表达了词人对深秋的哀叹。
然后,文章以“欢宴”两句点题,指出这场宴会是一个欢乐的场合。通过十二字的描述,展示了宴会的盛况:在皎洁的月光下,清风习习,园中修竹摇曳,堂内佳人起舞,呈现出一幅富贵夜宴图。
接下来,文章以“临池”两句,描写了宴会地点园堂周围的景色。园堂面水开窗,使客人可以边饮酒边观望荷池中的红花绿叶。然后,大家又携酒至园中的“小垂虹”桥上,再次自在畅饮。这表达了主人的好客豪爽之情。
接着,文章以“贞元”两句,描述了宴会中弹奏名曲助兴的情景。宴席中有乐工们为大家弹奏升平盛世中流行的乐曲,并且还拿出了名为“十香”的醇酒招待客人。
最后,文章以“醉梦”两句,描写了词人受到主人盛情款待后的高兴和沉醉。词人沉醉入梦,好梦至晓,梦中似乎还觉得自己身处在一派笙歌声中。
整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欢乐,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秋天的感慨和对主人好客的赞扬。
《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鉴赏详情»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
吴文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作数量丰富,风格雅致。他的词集《梦窗词集》存有三百四十余首词,分为四卷本和一卷本。
吴文英的词作以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为主要题材,他的词作被称为“词中李商隐”,显示出他对李商隐的倾慕和受影响。然而,对于吴文英的词作,后世的品评却存在争论。
除了他的词作,关于吴文英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目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