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原文赏析

  • jiāng
    chéng
    ·
    shān
    zhú
    sòng
    shù
  • [
    sòng
    dài
    ]
    shì
  • cuì
    é
    xiū
    dài
    qiè
    rén
    kàn
    yǎn
    shuāng
    wán
    leì
    tōu
    dàn
    qiě
    jìn
    zūn
    shōu
    leì
    chàng
    yáng
    guān
    màn
    dào
    chéng
    tiān
    yàng
    yuǎn
    tiān
    jiàn
    jiàn
    jūn
    nán
  • huà
    táng
    xīn
    gòu
    jìn
    shān
    lán
    gān
    weí
    shuí
    ān
    feī
    luò
    huā
    chūn
    shǔ
    míng
    nián
    zhào
    xiǎo
    zhōu
    xún
    jiù
    shì
    chù
    wèn
    shuǐ
    lián
    tiān

原文: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相关标签:离别相思江城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美人为离别心情难受,却又怕人看见被取笑,手执白纨扇掩遮面容,让泪珠儿暗暗流下。请再饮一杯酒,收起离别的泪,我歌一曲《阳关》。谩说帝城遥遥天一样远,天再远也易见,再见到你难上难!
画堂新建色彩斑斓,依山傍水在孤山上,还有精巧玲珑的曲栏干。可以凭栏远眺西湖景色。可是你一离去,画堂栏干将为谁安置?眼前花絮飘落,与春色相逢只有待来年。明年春日驾着小舟寻觅旧迹,怕也难寻到往日欢踪,天连水,水连天,往事渺茫无处寻访。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孤山竹阁: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所建。述古:即陈襄。字述古。当时述古由杭州太守调任南都(今河南商丘)太守。
翠蛾羞黛(dài):蛾,指娥眉。黛,指青黛,女子画眉颜料。翠、羞,形容其美好。此以翠蛾羞黛为美人的代称。
霜纨(wán):指白纨扇。纨,细绢。
阳关:即阳关曲。又叫阳关三叠,是唐时著名的送别歌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者最为著名,有人将其分三叠反复叠唱。
漫:助词。有随意,任由等义。帝城:指南都,陈述古将由杭州调任那里。
天易见,见君难:化用“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语,言再到陈述古不容易了。
画堂:指孤山寺内与竹阁相连投的柏堂。
属:同“嘱”,嘱托。
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意为划船。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时的一次送别友人的场景。在这个故事中,陈襄是当时的杭州知州,而苏轼则是通判。他们不仅在政治倾向上相似,还是诗酒朋友,相处融洽。然而,陈襄被调往南都,离开了杭州。为了送别他,苏轼和其他朋友们举行了几次饯别宴会。在这段时间里,苏轼共写了七首送别陈襄的词。这个背景故事展示了友情和离别的情感,以及苏轼对陈襄的深厚感情。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的赏析主要围绕着官妓在饯别时的情景展开。上阕描述了她送别长官时的悲伤情态,她因离别而伤心流泪,但又担心被人取笑,于是用纨扇掩面偷偷弹泪。她强忍住眼泪,唱起《阳关曲》,殷勤劝陈襄尽情畅饮。上阕的结尾是官妓为陈襄劝酒时的赠别之语,表达了她对陈襄的留恋之情,认为虽然帝城离得很远,但再见贤太守却不易了,这将是永远的离别。

下阕则模写了官妓的相思之情。她想象如果陈襄不离任,或许还能与他一起在画堂之曲栏徘徊观眺。这勾起了一些往事的回忆,去年春天,苏轼与陈襄等人曾多次游湖,享受诗词的乐趣。官妓想象着明年春天再次驾船在西湖寻觅旧迹时,却无处可问,水与天连成一片,情事已经渺茫,只能倍加想念与伤心。

整首词通过描写官妓的离别和相思之情,展现了她对陈襄的深深留恋和无尽思念。同时,词中还融入了对帝城的描绘和对春天的寄托,使整首词情感丰富而深沉。 《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江城子

宋代 黄庭坚

新来曾被眼奚搐。不甘伏。怎拘束。似梦还真,烦乱损心曲。见面暂时还不见,看不足、惜不足。
不成欢笑不成哭。戏人目。远山蹙。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一贯一文跷十贯,千不足、万不足。

江城子·嫩黄初染绿初描

宋代 谭宣子

嫩黄初染绿初描,倚春娇,索春饶。燕外莺边,想见万丝摇。便作无情终软美,天赋与、眼眉腰。
短长亭外短长桥,驻金镳,系兰桡。可爱风流,年纪可怜宵。办得重来攀折后,烟雨暗,不辞遥。

江城子(三之三)

宋代 秦观

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
玉笙初度颤鸾篦。落花飞。为谁吹。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