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钱征君少阳》原文赏析

  • zèng
    qián
    zhēng
    jūn
    shào
    yáng
  • [
    táng
    dài
    ]
    bái
  • bái
    beī
    jiǔ
    绿
    yáng
    sān
    yuè
    shí
  • chūn
    fēng
    liǎng
    bìn
    chéng
  • bǐng
    zhú
    weí
    yǐn
    tóu
    gān
    竿
    weì
    chí
  • féng
    weì
    shuǐ
    liè
    yóu
    wáng
    shī

原文: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相关标签:春天饮酒抒怀感慨忧愤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
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注释:
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
三月时:指暮春。
秉烛:以蜡烛照明。
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吕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周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赠钱征君少阳》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致是李白晚年的作品。它最初被称为《送赵云卿》,是李白写给钱少阳的赠诗。李白在晚年非常推崇“商山四皓”的济世之心和佐君之功,因此他对像四皓一样的老者钱少阳也非常推崇。在《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这首诗中,李白甚至称钱少阳的眉毛像松树上的雪一样齐整,与四皓相媲美。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钱少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赠钱征君少阳》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远。诗人通过描绘主人公在美丽的春天独自饮酒的场景,展现了一种恬静隐居的氛围。同时,诗中融入了对时光流逝和老去的感慨,通过“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这句诗,巧妙地将春光将尽和主人公年老的意象相结合。诗中还表达了对于逃避现实、追求闲适生活的渴望,通过“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和“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这两句诗,诗人描绘了主人公在隐居生活中寻求乐趣和对于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幻想。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回味无穷之感。 《赠钱征君少阳》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咏愁

宋代 石象之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五代 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唐代 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