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原文赏析

  • jiā
    ào
    ·
    qiān
    lóng
    pán
    bìng
  • [
    sòng
    dài
    ]
    shì
  • jīn
    líng
    shǎng
    xīn
    tíng
    sòng
    wáng
    shèng
    zhī
    lóng
    wáng
    shǒu
    jīn
    líng
    shì
    shì
    nán
    jùn
    qiān
    lóng
    pán
    bìng
    cóng
    gōng
    diào
    xìng
    wáng
    chù
    miǎo
    miǎo
    xié
    fēng
    chuī
    fāng
    cǎo
    jiāng
    nán
    lǎo
    liú
    gōng
    zhù
  • gōng
    jià
    feī
    chē
    líng
    cǎi
    hóng
    luán
    cān
    chéng
    qīng
    luán
    què
    zhōu
    míng
    bái
    feī
    piān
    rán
    xià
    hái
    feī

原文: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相关标签:写人送别赞美渔家傲

译文及注释

译文:“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难得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之地。斜风渺渺,细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留。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双调六十二字;前后阕相同,完全惟七言仄韵诗两绝合为一。其所不同者有第三句协韵,以及下添一个三字句而已。
王胜之:即王益柔(1015—1086),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千古“句:是说金陵古城是许多帝王的都城。相传汉末刘备使诸葛亮至金陵,谓孙权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蟠,或作“盘”。
从:与、跟。古时有数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兴亡处”之喻。
“江南”句:因王益柔为官清廉,有声望,所以说“留公住”。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骖(cān):指在车两侧驾御。驭(yù):指在车中驾御。因王益柔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
白鹭:即白鹭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门外,被秦淮河与长江围着。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后,元丰七年(1084年)接到了调往汝州的诏书。八月的一天,苏轼离开黄州,准备前往汝州。途中,他经过了金陵,正好碰上了江宁知府王胜之调任的时候。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苏轼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这首词的题序是“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可见苏轼是在金陵的赏心亭上写下的这首词。他用词中的“龙图”来指代王胜之,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祝福。

这首词的背景是苏轼的贬谪生涯。他被贬黄州团练副使,被迫离开了他熟悉的京城,被迫离开了他热爱的文学和艺术圈子。这次调往汝州,对于苏轼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环境和挑战。在这个背景下,苏轼写下了这首送别词,表达了他对王胜之的祝福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这首词中,苏轼以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描绘了金陵的美景,表达了对王胜之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黄州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词成为了苏轼贬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对友人的送别之作。它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乐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人生的珍视。这首词不仅是苏轼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反思。它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友情的珍视,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讲述了一首词的内容和特点。词的开头简要地描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以及它作为古代都城备受帝王青睐的原因。接着,词人着重描绘了金陵百姓在细雨中难舍难分地送别王胜之的情感。词中还使用了游仙的比喻来赞美王胜之的高洁品德。最后,词以戏谑的语言和轻灵的笔意说明金陵并不是理想的居住地,这是为了安慰王胜之。

在这首词中,词人将送别和酬唱的生活实景以及情感体验作为主题进行表现。词人个体的生活体验成为词作表现的重点。与此同时,景物在词作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作用明显弱化。词中的景致不再是泛化的水乡风物,而是词人亲眼所见的现实风景。景物不再是作品的主导部分,而是人物眼中和心中的景物,带有鲜明的人物活动的痕迹和影响。

从苏轼开始,以词作抒写主体独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体验的创作方向为后世词人继承和发展。随着创作的丰富,词作中也融入了更复杂、多元的情感内涵。其中最集中、最响亮的声音是对功名的否定和对沉溺于功名之中的生存方式的反思。词中表达了对功名的淡薄,以及在名利场中的空虚和扰乱。其次,词中也表达了对离乡背井之愁和思家之念的倾诉,以及对亲友离别的悲伤。此外,词中也表达了归隐之愿的意愿,希望能远离尘世的纷扰,回归自然的山水之间。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生活实景和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功名的否定和对离乡背井之愁的抒发,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之愿的渴望。词人将个体的生活体验融入到词作中,使其更加真实和感人。这种创作方向为后世词人提供了借鉴和发展的方向。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渔家傲(红白莲不可并栽,用酒盆种

宋代 张孝祥

红白莲房生一处。雪肌霞艳难为喻。当是神仙来紫府。双禀赋。人间相见犹相妒。
清雨轻烟凝态度。风标公子来幽鹭。欲遣微波传尺素。歌曲误。醉中自有周郎顾。

渔家傲(彭门道中早起)

宋代 程垓

野店无人霜似水。清灯照影寒侵被。门外行人催客起。因个事。老来方有思家泪。
寄问梅花开也未。爱花只有归来是。想见小乔歌舞地。浑含喜。天涯不念人憔悴。

渔家傲

宋代 蔡伸

烟锁池塘秋欲暮。细细前香,直到双栖处。并枕东窗听夜雨。偎金缕。云深不见来时路。
晓色朦胧人去住。香覆重帘,密密闻私语。目断征帆归别浦。空凝伫。苔痕绿印金莲步。